返回第二章 采药  明鹤吟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齐孟辗转反侧,后半夜才睡着,不知睡了多久,做了个奇怪的梦。

在梦中,齐孟骑着白鹤,飞回几百年后的家,又骑着白鹤去公司上班,最后他飞过城市上空,无数人在下面拍视频。

醒来时,阳光穿过窗户破洞照进茅草屋,洒在脸上,熠熠生辉。

睁开眼睛,昨晚的黑饼少年穿着件同样黝黑的破棉袄,站在齐孟身边。

他脖子上有很多红点,昨晚被虱子咬的不轻,此刻鼻孔上还挂着两串晶莹剔透的液体。

“你叫啥?”

黑饼小孩对他表现出了善意,应该对人家热情一点,只是他实在是想不起他叫啥名字。

“孟哥忘了?我,王道成!”

王道成热情洋溢的望着齐孟,眼神就像小职工看领导,由此齐孟确定了两人关系,在穿越之前,这位应该就是自己的小弟。

“道成啊,你这名字很好听,你看啊,你爹妈给你取名时候就想到了你要当道士,道成道成,你将来会成为道士的!”

王道成白齐孟一眼,脸上露出关怀弱智的表情,过了一会儿,才道:

“孟哥,小豆子昨晚没回来!”

小豆子是孩子中的一个,魂穿而来的齐孟当然不认识,他抬头望向外面,其他人都起床出去了,屋外吵吵嚷嚷,有人在说话。

把那件破袄裙套在身上,跟王道成出去了。

庵堂墙壁歪歪斜斜,屋顶盖着茅草,柴门上挂着“子孙堂”三个大字。

木牌下站着群小孩,七嘴舌讨论那个名叫小豆子的失踪儿童。

“怕是在山里让狼叼走了!冬天山里没吃食,狼都出来了,昨日你们听见狼嚎没?!”

“他老娘住在老营街,跑回家去也有可能,谁愿意待在这山上······”

“莫要胡扯,下山要两三个时辰,沿途有提点、道官盘查,走不了的!”

齐孟站在旁边听着,他对小豆子一无所知,只能在心里默默祈祷,祝他平安。

“孟哥,待会儿要上山采药,赶紧吃东西,晚点就没了!”

齐孟点点头,他有点饿了。

“张道长带咱去龙头崖,采灵芝,孟哥,你昨晚睡好没?!”

“张道长?就是那个刀疤?”

刀疤脸此刻正在灶台前忙碌,围着个脏兮兮的大围裙,完全不是昨晚看到的精瘦形象。

“除了他,还会有谁?”

王道成说了句什么,齐孟没听清,他对采药不感兴趣,只关心现在穿越到了什么时候。

明初、明中还好,那时武当山地位显赫,设有驻守太监,千户所,周边香客云集,每年朝贡不下百万,甚至要用来赈济湖广周边灾民,可算是真正富庶之地,留在武当山不至于混的太差。

若穿越到明末,情况就大不相同,荆襄流民不断,朝廷难以平定,崇祯年间,铁打的均州被闯王攻破,静乐宫被焚烧,一起被烧毁了的还有几座道观,武当山也有波及,道士们被流贼裹挟,最后生死不明,即便逃出去,也会被我大清剃成猪尾巴辫,成为满洲主子的包衣奴才。

至于眼前这个子孙堂,相当于古代的托管所,当然条件要比托管所差很多。

永乐皇帝大建武当,朝廷从各地征募得道之士,入住各道观庵堂,天下道士入武当,一时之间,道士供不应求,竟不能满足所需。于是收养附近孤苦孩童,管他们衣食,教他们法事,选取聪慧之人,纳为道童,作为武当各道观庵堂的人才储备。

一些富贵人家,孩子罹患重疾,医治无效,也将孩子寄在道观,希望以修行保全性命。

子孙堂制度贯穿明、清,一直到民国还有存在。

“都不要说话了!快快吃饭!吃完干活!”

庵堂升起袅袅炊烟,张道长扯着嗓子大声喊叫。

齐孟仔细打量着刀疤汉子,但见他剑眉星目,似道非道,目光凌厉,手脚粗大,绝不是什么养尊处优的道士。

尤其脸上那条醒目的刀疤,让齐孟不由对此人身世产生浓烈兴趣。

望着升起的炊烟,闻到柴火燃烧的味道,肚子咕咕叫起来。

大家不再讨论失踪的小豆子,开始关注早餐问题。

在众人注视下,早餐上来了,满满一箩筐黑乎乎的“饼子”被摆在齐孟面前。

“把被子盖成黑色,把饼烤成黑色,这特么都是什么人啊!”

齐孟暗自吐槽,犹豫着要不要去拿他的早餐,这时从身边冲上来几人,不由分说就抢饼,眼看被人抢完,齐孟抓起一块,吞进嘴里,刚要下咽时,苦味涌上来,像在啃砂子,半口饼被他吐了出来。

几个蓬头垢面的小孩愣愣的望向齐孟,像在打量怪物。

“齐大傻子!”

张道长抡起木棍冲过来:

“造孽啊!糟蹋粮食!窝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