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九章 水患  大华天下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遂,不要再和你父皇起冲突了!”

宁清秋的不吭声让太后熄灭的火焰重新燃起:“方才说的事,还望允清王仔细思量……哀家不是要阻止你建功立业,哀家是在提醒你,不要步入朝堂,不要把头伸向你父皇的闸刀下。”

“皇祖母觉得父皇的旨意孙儿可以轻易违背吗?”圣旨他不是没有违抗过,可付出的代价也是沉重的。

温疏晏还没消化完这些信息,只听太后又一次说道:“你不必管这些,这一次哀家一定会说服皇帝,你只要答应哀家,从此以后远离朝堂,哀家就是死也会护着你周全!”

活着,有很多种方式。

但他唯独没想过这一种。

他明白皇祖母的想法,也理解她的心思。

可有些事情注定避免不了,从楮先生死的那一刻开始,一切的一切都无法回头了。

他注定会踩入泥潭,但不知是泥足深陷,还是会填平那个深坑……

“维清缉熙,文王之典。”这是皇祖父压在他身上的担子。

宁清秋看着满头华发的太后说道:“孙儿其实不止一次在皇祖母的身上看到了皇祖父的影子……但每次只要想起这句话,就会发现皇祖母和皇祖父不同……”

太后之愿,是要替先帝守着大华国土。

而先帝之愿,是要他成为第二个文王,征伐天下,统一三国。

先帝……

说到先帝,太后眼神慢慢变得柔和,一声叹息和依念全都溢于言表:“先帝有雄心壮志,他就是临死了都希望大华终有一日开疆扩土,平复天下!哀家是一介妇孺,远没有他那般胸襟,只期望你们和和气气美美满满的就行,不求旁的,就用这一身老骨头替他守着大华安宁……”

如果这天下有最了解先帝的人,那一定非太后莫属。

因为爱他,所以了解。

但即便再爱一个人,太后也做不到看着骨肉亲情相残。

“三小子,听哀家的,郡县的事不要接手去管,哀家会让皇帝重新派人去。”

今儿一大早太后就听闻皇帝给允清王下了旨,命他前往郡县治理水患。

这才急着召见他们夫妇二人。

“皇祖母可知郡县水患持续了多久?那些因为水患而闹饥荒的百姓过得有多艰难?天子的不作为,朝臣的视而不见,会寒了多少子民的心?”

若不是亲眼所见,宁清秋也并不知道今日大街上衣衫破镂的难民竟然是从郡县沿路乞讨而来。

可见郡县已经到了人心惶惶的地步。

如果再任其发展下去,只怕会人去城空,必然令百姓流离失所。

这个时候,他们需要一个主心骨。

而父皇的圣旨正合他意。

即便面对宁清秋的三连问,太后也并没有退却的意思:“那是工部的事儿,和你允清王没有半点关系!哀家知道你父皇有很多做的不对的地方,但他是天子,兼顾天下所有事,不可能事事都处理妥当。”

眼看着两人陷入焦灼,温疏晏站起身,“疏晏有一言不知当不当讲……”

“疏晏,快…快帮哀家劝劝他!”太后似乎找到了同盟,想起了温疏晏的存在。

“王爷,治理水患其实有比你更适合的人……”

罄竹殿。

“皇上,六皇子求见……”

撰写书法的皇帝一听,握着笔墨的手向上一收,眉头一皱:“他怎么来了?”

瞥了一眼默不作声的赵喜:“让他进来吧。”

“儿臣参见父皇。”一身冰蓝绸缎与他头上的羊脂玉发簪交相辉映。

看到整理有序的少年郎不再似往日一般不修边幅,皇上的眼里闪过愕愣。

“你不去游山玩水,来见朕做甚么?”

“儿臣不才,特来向父皇请命!”宁静之单膝跪地。

“请命?”

“儿臣想去郡县治理水患,望父皇恩准。”

皇上拾起搭在砚台边的墨笔,焦了几滴墨,随口敷衍道:“朕已经让你三哥去了。”

宁静之仰头,朝气蓬勃的脸上洋溢着刚毅:“为什么三哥可以,儿臣却不行?”

宣纸上挥舞的笔锋陡然一转,落下一个大大的黑点。

“老六,你这是要同你三哥竞争?”

宁静之被那道锐利眼神盯了数秒,却仍然眼眸坚定闪亮:“求父皇给儿臣这个机会,儿臣定会做的比三哥更好。”

“晚了。”皇上抬起手,拒绝的干脆无比:“朕已经下了旨,怎可随意更改?!”

“父皇……”

“不必再说了,朕相信允清王定不会让朕失望!”皇上一嗓定音,已经不容宁静之再多说一句。

……

当温疏晏说出六皇子的时候,宁清秋的目光深深一凝,“温-疏-晏!”他加重的语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