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章 只要我想  律令大明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大哥,大哥,爹爹说县衙的费师爷来看你了,要你赶紧躺在床上装病!”李之姝还没进门就嚷嚷了起来,“大哥快点,费师爷说是已经到前院了,爹爹正在迎接呢。”

李之弘慌了,自己还是不能太高调啊,得赶紧躺下!不对,尼玛自己这红扑扑的脸蛋怎么看也不像快要死的人啊?李之弘急中生智道:“二弟小妹,快叫香儿翠儿打盆热水进来,你们俩赶紧出去。”

一盏茶后,费师爷在李如斌的陪同下进了厢房,看着两个侍女手忙脚乱的在给李之弘擦身体,屋里白气腾腾,在秋日的严寒中显得尤为明显。费师爷看着面如敷粉、躺在床上紧闭双目的李之弘,狡黠地笑了笑,便“面色沉痛”地对李如斌说:“李保长,令郎到现在仍然昏迷不醒,实在是让人揪心啊。唉,真的希望大公子尽快好起来,毕竟也是咱们凤阳府最年轻的生员了。我家东翁本来也是要来看看自己得意弟子,却因公务繁忙不能亲至,实是遗憾,也令在下相告,如需医药草方,县里也会多方寻觅,但有一线希望,万不可弃之不顾啊。不过,”费长青话锋一转,“在下观令郎面色红润,相信应该快要苏醒了,保长且宽心等待,相信过不了几日便可好转。”

“我家东翁有言,令郎之前喝花酒、欠嫖资、斗殴之事尚属那翠玉轩一面之辞,虽有字据为证,但仍需考证字据真假。至于提学大人要革去公子功名一事,也属风传罢了,毕竟我大明立国仅有十载,文士凋零,虽多有开科取士,仍稍显不足。保长亦清楚,自三大案以来,获罪官员不计其数,仅贵府的千亩田地上就有上百戴罪官员在耕种史实,洪武中后期,因为三大案牵连的官员有数十万之多,除必须明正典刑的之外,其余都只是发配耕种,仅凤阳府一地便有上万戴罪官员“劳动改造”】,以抵刑罪。官员数量急缺,连国子监的举人都要外放为官了,是时任何一位生员都是无比重要,不可轻易革除。”

“今上亦有关注,虽于六年暂停科举,另行荐举,然荐举之人利益纠葛复杂,且多品行不端,上遂与十五年重开科举取士史实,洪武三年即公元1370年,曾下诏实行科举考试,一连举行三年,由于被选取的人才多是少年后生,缺乏实际经验,朱元璋颇不满意,所以从洪武六年,即公元1373年起暂停科举。不过荐举多而且滥,经过比较以后,洪武十五年即公元132年,又决定恢复科举取士】,并对品行良善之少年多有期望。言少年乃璞玉也,精心雕琢,假以时日,必成大器!”

“我家东翁亦言,令郎必有上达天听之时,此事定为他人陷害,虽不能偏帮,然令郎日常品行,县中皆有人证,不必忧心。且静心养病,闻言宋神医已经用药,相信不久令郎即可苏醒,保长且放宽心!”

“老父母大人恩情似海,某无以为报。”李如斌带着哭腔说道,“在下今后当为县里再表心意,以报大人关怀之恩啊!多谢费先生直言相告,李某家中略有余财,今聊表心意,待犬子痊愈,再登门拜谢!”说罢旁边管家李元即恭敬地封了两个红包:“费先生,劳烦您来探望我家少爷,他至今还未清醒,但相信有大人和先生的回护关爱,不日定能痊愈。此乃些许宝钞,请先生笑纳,另一烦请先生转交老父母大人,以全李家对大人敬意恩情!”

费长青捏了捏宝钞厚度,估计封给自己的起码得有20贯,东翁那里也不少于30贯,嗬,真是出手阔绰啊,想必也是让我隐瞒这李之弘已经好转的消息,这背后到底是这李如斌还是这李之弘的主意呢?嘿,不管如何,我倒乐见其成,就帮他们一把吧。

“哎呀这怎么敢当哪,保长放心,在下定当如实汇报给东翁,也请保长勿忧,令郎定然无大碍。这就不叨扰了,告辞。”

送走费长青,李如斌跨进厢房,望着自己的儿子装着心疼的样子说:“你这孩子,出的什么主意,还到处乱跑,那费老头一看你的模样就知道你肯定好了,这下又赔出去50贯宝钞。我说,你心里究竟有没有底啊?”

“哈哈,父亲莫忧,今天散出去的钱财,来日都能赚回来。关于那件事孩儿心里自然有底,我就已经吩咐胡三照我说的去做了,如不出所料,刘二宝必将中计!”

......

蜿蜒连绵的公山上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即便在这个寒风凛凛的深秋,依然不畏秋风,红枫夹杂着苍柏翠松,将整座山渲染成一幅水彩画,分外妖娆。不仅让人感叹大自然之秀丽壮美,也掩盖了任何的人力痕迹。比如大山深处的南塘作者保证,真的有这个水塘】边上,一座茅草屋已然是冒出了些许炊烟,可不等升上半空,便已经全然消散。

刘二宝望着灶里面黑不溜秋的叫花鸡,抹了抹自己脸上颜色更深的黑灰,不禁啐了一口:大爷的,我刘二宝也有今天,真特娘的受罪。那个李之弘要是真的死了,我可就耶熊了下蔡县方言,意思是完蛋了。也不知外面怎么样了,这个时辰胡三也该来了,这狗日的肯定又睡过头了!

远处突然传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