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一章 四方会审  律令大明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巍峨雄壮的京城里,又一天的早朝已经开始。朱老大看着下拜的群臣,面无表情,群臣战战兢兢,似乎也是习惯了。自郭桓案以来,陛下阴晴不定,杀人无数,很多官员都生活在恐怖之中。当时有很多上朝官员临行前都要好好的和家人告别,因为说不定就回不来了。晚上如果能顺利回家,家人还要再进行庆祝,以祝贺又躲过了一天。如此反复,如果说群臣是恐惧的习惯了,不如说是习惯性的恐惧了。

早朝一般是廷议,由群臣汇报重大事项,皇帝咨询意见,可以的直接下旨,有待进一步讨论的由各方形成奏章递呈自通政司,由皇帝亲自决断,或者留待后面的会议进行再讨论。因此早朝一般讨论的都是之前还未讨论的和比较重大的事项,但偶尔也会有一些突然事件,等不及递奏章上通政司,直接在早朝进行讨论。

陈至尖着嗓子代朱老大问道:“诸位臣工有事启奏。”

一位正值壮年的大臣出列奏道:“臣陕西道监察御史马文轩启奏陛下:近日陕西连降暴雪,极度寒冷,加之本年粮食歉收,自洪武十八年十一月五日,截至十二月六日,陕西冻死至少两万人,饿死至少五千人,另有数十万人处于饥寒交迫之中。陕西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张之钰大人请求开仓赈济,但对严寒之事无能为力,请陛下裁决!”

朱元璋听了以后,微微叹了一口气,说道:“张之钰所言开仓赈济,咱准了,下旨令他好好安抚咱的子民。都察院、大理寺也各自派遣专人巡视陕西,兼督查赈济之事,如有官员趁此之际上下其手,一律严惩不贷!不过,这严寒如何抵御,也没个什么好方法啊,陕西那里柴火木炭可是不多啊。列为臣工可有能为咱分忧之人啊?”

大殿里面悄无声息,群臣默默不语。朱元璋有些怒了:“怎么着,咱的子民冻死饿死的不计其数,你们这些当官的,怎么一点办法都没有?是因为不是你的天下所以你不上心吗?圣人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群臣慌忙下跪,口称“万岁息怒”,“微臣不敢”等。其实这些大臣都认为朱老大说的是对的,毕竟天下就是你朱老大的嘛,我们就是给你打工的,你家的事犯不上要我来操心。可谁要是敢冒头把心里话说出来,肯定是觉得脑袋不好玩不想要了。

突然有一人站了出来:“陛下,臣最近探听到一个消息,凤阳府寿州城有一人,或许可以解决冬日取暖问题。”大臣们心下一喜:嘿,总算有人为我们分忧了,这位兄弟是谁呀?可一看清楚了站出之人,个个都撇着嘴:呸,难怪是你,狗腿子一个。

朱元璋看着站出来的蒋瓛,心下高兴,还是自己人办事得力,问道:“何人可解决取暖问题啊?”

蒋瓛恭恭敬敬回道:“是锦衣卫凤阳府千户所寿州百户刘生,陛下之前也命臣关注此人的。此人之前发给微臣的汇报中,除了那起案件的最新进展之外,还包括了一些日常见闻,其中有一个比较有意思,臣就记下来了,此物名为蜂窝煤,配有一蜂窝煤炉,炉子可取暖,所盛不过六块蜂窝煤,竟可足供一方圆十步的大屋子温暖如春,长达一整夜。而且,炉子上还可以温酒炖菜热水,刘生汇报曾于该屋内办公,只需着春衣即可。而且,此物价格极其低廉,一夜所需煤炭只需三十文!若能将此物应用于陕西,相信会让大批民众温暖如春。”

话音刚落,一名御史出言讽刺:“蒋大人莫不是说笑吧?将煤炭放在屋中取暖,哈哈,真是好笑,本官倒想问问你的那位百户是否已经中毒身亡了呢?”

这个时代对于煤炭的利用水平极低,煤炭中含有硫、磷等杂质,不完全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买了煤炭回家取暖,第二天全家阖亡的事情屡见不鲜。如果是那些品质较高的煤炭,那么价格会极其高昂,只有富商大贾之家才用的起。因此此时的煤炭开采虽多,但大多用来炼钢铁,贫民百姓用来取暖倒是十分少见。

作为本科学过化学化工与高分子材料的李之弘当然不会傻到不对煤炭进行处理就直接烧。早在进入十一月份,他发现天气逐渐转寒,父母的风湿逐渐严重,就开始琢磨取暖的事情了。虽然煤炭现在不能开采,但不妨碍自己家用一点。他利用土法选煤,两个人,三四口大铁锅,用铁铲搅拌,筛子打捞,把煤矸石和矿渣从原煤中分离,淘洗出优质煤核,然后碾成煤粉,按照煤粉与水的比例在十比一左右,混合,捏制,然后放进制作好的蜂窝煤模具,晾干即可。至于蜂窝煤炉,更是十分简单,给图纸找人打造即可。自己一共就开采出十吨粗煤,经过洗煤还剩八吨,制作成蜂窝煤将近九吨,足够自家人用了。那些家丁在冬天一样训练,训练完毕,一个班也可以用上一炉,防止冻伤。刘生对这个很感兴趣,自己也就送了他几个炉子,也自然希望他能够把这个事捅到朱老大面前。

蒋瓛此时冷笑道:“哼哼,刘大人所知道的事情,本官如何不知?此物乃凤阳府最年轻的生员李之弘为了不再让家亲受那风湿之苦而发明的,用上之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