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六章 万代不绝  律令大明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这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扰乱了京城已经持续一年多的平静。

此时在奉殿批阅奏章的朱元璋却是无比的平静,看过了吏部郎中胡经呈给他的奏章以及那卫平的供词,顺手就扔给了侍候在一边的太子朱标。“这事儿,你怎么看?”太祖看似很随意的问道。

大明第一位太子朱标,于龙凤元年1355年,元至正十五年九月出生在太平商人陈迪家郑朱元璋称吴王时便将其立为世子,随宋濂学习经传。自幼受到悉心教导,明太祖对他寄予厚望,多方培养。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立为皇太子,正式确立他为接班人。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视察陕西回来后,因风寒病逝,八月葬孝陵东侧,即明东陵,谥“懿文太子”。

朱标从熟读儒家经典,性格仁慈宽厚,对弟弟们十分友爱,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周王朱橚等弟弟曾多次有过错,朱标从中调和求情,使他们免受责罚,在诸王中威信最高。此时的他非常恭敬地接过有关凤阳乡试案的奏章,仔细浏览了一遍,想了想回道:

“回禀父皇,儿臣以为,此案有颇多疑点,这个卫平,也有诬告之嫌。结合昨日收到的锦衣卫关于此案的八百里奏报来看,似乎是有人在暗中要浑水摸鱼。”

朱元璋不置可否,哼了一声:

“那你细细来,如何一个浑水摸鱼。”

朱标精神振奋,此时的他31岁,正处而立之年,英气勃勃。经过多年浸染和朱老大的教导,他对于一些事物的看法早已经鞭辟入里,虽然其平时对于朱老大滥杀无辜颇有看法,但不得不,如果假以时日,并且不早死的话,必然是一代明君。

“父皇,儿臣首先一此案的诸多疑点。其一,从锦衣卫的奏报来看,凤阳府在乡试之前早就有关于李之弘的谣言,言及此人有通之才,乡试必定能够得中,否则,便是官府打压。于是那郝仁卿便要状告李之弘,是其考前散布谣言,扰乱人心。这纯粹是无稽之谈,乡试何等庄重,情况又是多变,即便才高八斗如曹子建,也未必能够一定得郑李之弘也是必然知道这一点的,他又非解元不取不可,何苦要让自己陷入风波?”

“其二,左大人考前的谈话,应当是真的,也是妥当的。如果针对李之弘多加搜检,甚至在其考试时多加监督,也是违反流程,特殊对待。而只要特殊对待,那便有空子可钻,后面如果有人诘问,是否借此机会给他传递消息,那一样是无可辩驳的。至于搜检,他也只是一面之辞,而且他如果发现了搜检不严,完全可以令人重新检查,为何要等到现在揭发?”

“其三,卫平所言,其在阅卷中发现左忠文的种种举动,似有偏帮之意。但如果李之弘的卷子真的能够让左大人满意,就算是取为头名又有何妨?而且,能让主考官看到的卷子,都是要八位副考官一致勾圈科考阅卷时,所有副考官要阅尽全部试卷,认为一份卷子好,就会画圈,否则画个三角。然后此份试卷就会交给另外一位副考官阅览,他完全凭自己的喜好圈阅,然后再给另外一位,以此类推。可以一份试卷要取得前十名,是要全部八位副主考一致勾圈才可以的。,水平足以让人认可。”

“其四,这李之弘七月曾率领家丁抵御乱匪,儿臣还记得父皇要儿臣看的锦衣卫关于那场战役的奏报,其中那被抓住的教匪右护法就对李之弘道,其八月会有大劫难。联想此事,便可得知,是有人在背后要浑水摸鱼,借李之弘之名,扰乱中都,借以实现不可告人之目的,其心可诛!”

朱标一番精彩绝伦的分析,朱元璋也是微微点头。朱标看见自己的老爹认可了自己,又接着道:

“但是孩儿有一事不明。不知是何人拿出了二十万贯要押李之弘赢得解元?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了,那么下人仍然会有疑问,如果不是有舞弊,那为何有人就敢下注如此巨资?二十万贯啊,足足赶得上北方一府之地的年入了。”

朱老大微微一笑:

“那你觉得是何人下注呢?”

朱标思忖好一会儿,还是羞愧道:

“孩儿无能,实是不知。”

朱元璋摇摇头:

“标儿啊,这个事情你得跳出来看,如果你是幕后黑手,你会下注吗?想一想,那幕后黑手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报复,还是别有所图?”

朱标迟疑道:

“应该是有报复的意思在里面,但又不全是。”

朱元璋叹了一口气:

“标儿,你还是得多加历练呐。为政者当洞若观火,刹那间做出判断,你还差得远啊。这是那位李解元写给我的密信,你在此好好看一看,看完了,你就知道了。你的年龄是人家的两倍,可这见识,却比人家差了不止是一分半点!”罢递给了他一封信函。

朱标急忙接过,心展开后仔细阅读,越看脸上吃惊的表情就越明显,尤其是当他看到信上的某个名字之后,更是不可置信: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