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章 白话诗  龙虎大宋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就不去了。”

杜若不是不想和苏轼一起玩,只是学子们踏青游玩的常设项目就是诗词唱和,到时候一人接一句,杜若接不出来就尴尬了,所以还是不去。

“傻小子,你忘了明天什么日子?”

“嗯?”

杜若才想起,明天是三月初三,这天在大宋是女儿节,和后世民间自定、带有低俗意味的三月七日女生节不同,宋朝的女儿节是和七夕乞巧节一样重要且隆重的节日。

这天,已及笄但还未出嫁的女孩们,早上会用香熏的草药沐浴,然后着盛装聚集到河边用兰草蘸水祈福驱邪这只是书面程序,实际上在民间,这个节日是青年男女约会的日子,女孩们在祈福后,就会和心仪的男子结伴游玩,或窃窃私语,或嬉笑打闹,或手拉手

脑海中出现往日女儿节场景后,杜若瞠目结舌,这可是封建的宋朝啊,年轻男女居然能公开约会,谁敢信?

“今年是小妹第一次过女儿节,你不去的话,我可把赵宗泽喊来陪小妹游玩了。”苏轼威胁道,苏小妹今年刚刚及笄。

杜若苦笑:“好吧,我去就是。”

第二天,杜若带着杜青和苏轼苏小妹在城外汇合,苏家这边除了苏轼苏辙和苏小妹三人外,还有一帮身穿锦衣的年轻人。

杜若知道,这是眉州程家子女,程家是眉州甚至整个四川的顶级权贵世家。

四川在宋太祖赵匡胤收复之前,是后蜀政权,后蜀最后一任国君孟昶虽昏庸,却不扰百姓,甚至称得上爱民如子,四川百姓生活富足,所以在大宋灭后蜀后,百姓们怀念旧主,民间有无数义军反宋。

导致宋初几十年四川战祸不断,朝廷更是对四川施重税,全方位压制,四川开始陷入贫弱,百姓们生活困苦,一代权后、把当朝仁宗养大的刘娥就是在四川活不下去,跟着丈夫来到汴京才最终当了皇后,一手炮制了“狸猫换太子”。

后来真宗挂掉,当朝皇帝赵桢年幼继位,刘娥掌权后,四川民间已经稳定,她免除了对老家四川的种种压制,四川天府之国,没有朝廷打压,很快就恢复了民生,文教也开始复兴。

宋朝开国以来,四川两朝没出过进士,直到十几年前,眉州程家和眉山苏家各出了一名进士,开启了四川进士元年。

苏家的进士就是苏洵大哥,苏轼大伯,但苏轼大伯在官场混的很差,现在不过是从六品小官,在山东某个小州当监军。

反观程家家主,已经做到二品高官,入过三司,现任江南东路江宁府南京府尹。

所以,程家在整个四川,是顶级豪门。

苏家虽混的不如程家,但毕竟是四川仅有的两个进士之家,苏家本身也是大地主,两家便交好,苏洵娶了程家家主妹子,也就是苏轼苏辙苏小妹的母亲,程家这些年轻子弟,都是苏轼三人表兄弟,一起出来玩是自然。

“杜兄,别来无恙。”

程家带头的是一名二十出头的白衣书生,长的也算端正,他是程家长子,名叫程之才,他身边有一位穿着柳绿襦裙,气质娴静的年轻妇人是他妻子,也是苏轼苏辙苏小妹的亲姐姐,叫苏八娘。

这时代,表妹嫁表哥亲上加亲很平常。

“程兄,有礼了。”

杜若对程之才作揖,眼神却瞥向程之才身边几个程家子弟,这几个人他当然认识,而且很熟,和自己一样也是不学无术的纨绔。

眉州纨绔子弟界也分三六九等,像原杜若那种玩蛐蛐的是最低级的,程家这些纨绔们玩的是烈马美女,平时都看不起他,不带他玩。

程之才算是程家有出息的,颇有才学,平时也是看不起杜若的。

“杜若,那两首词真的是你作的?该不是花钱从别人那买来的吧?”

果然,一见面,程家程二郎便对杜若戏谑询问。

程之才也瞥了眼杜若。

“二表哥也找人买几首那样的词给小妹瞧瞧?”

杜若还未说话,苏小妹却站出来,对程二郎报以嘲讽,程二郎登时哑口无言。

“呵呵,杜若以前和二郎来往很多,二郎这是和他开玩笑。”程之才对苏小妹笑了笑,“还没过门,小妹就开始维护起来了?”

一句话说的苏小妹脸红到了脖子根,苏八娘忙出来解围,说大家快出发吧,晚了岷江畔该人山人海了。

众人一阵客气,便朝目的地漫步而去。

“谢谢。”

苏小妹今天穿着一身桃红裙,头插玉簪,素锦束腰,腰间挂着一条笛袋,露出半截翠竹笛。

她落在人群后面,杜若走过去,对她温柔致谢。

苏小妹低下头,绞着手指,低声道:“我那个二表哥为人最为讨厌,你不要介意才是。”

“怎么会?他说我我不介意,要是说你,那我才介意呢。”

杜若说完,苏小妹露出一抹羞涩的笑意,杜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