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69章·贪官要打  穿在明朝当皇帝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乾清宫。

功臣后代袭爵大致事了,刑部尚书朝建文帝上奏,汇报关于原吏部尚书张紞,构陷忠良一事。

这个张紞,当初在平燕军即将出征之际,突然大举弹劾平燕军总兵官魏国公徐辉祖。

张紞也是读书人,还曾主持过云南政务,不可能不知道他此番行为很容易祸乱军心,并且有可能导致部将们对徐辉祖离心,毕竟皇帝信任徐辉祖不代表军队信任,一旦挑起了这样的矛盾,任用他当统帅会造成很多隐患和矛盾。

当时的建文帝,不可能阵前换将,而且他也相信徐辉祖在史书上的表现,于是当场就以张紞患不臣之心为由下令罢其官职,将之压入刑部大牢,并着三法司会同锦衣卫用审。

现任刑部专掌事务尚书暴昭躬着身子,将张紞的会审结果娓娓道来。

在暴昭的汇报中,张紞其人本身并没有什么大问题,暴昭表示,在对张紞的审讯侦查中,除了其私收贿赂外,未曾发现他跟已被废为庶人的朱棣私通的痕迹。

当然,这案子毕竟是皇帝点名亲查的大案,而且从旁还有锦衣卫协助或者说监督,暴昭固然想要保全张紞,但也深知张紞已经不可能再官复原职,能在三法司会审中保留一条性命,已经算张紞大运。

而张紞能活命的前提,自然是因为张紞本身并没有真的私通燕王,没有这样的事实,再加上暴昭的从旁打点,锦衣卫那边又因为没有得到皇帝太明确要治其罪行的指示,所以袖手旁观,既不挑刺但也不会主动帮忙说什么。

暴昭的行为,可以说是在已经算是冒着前途尽毁甚至同样有性命之危的前提下,为自己的亲家尽到了自己最大的本份。

没错,张紞这个家伙是暴昭的儿女亲家,两者在官场上依靠姻亲关系互为联合,共同在官场上夺取进步。

乾清宫正殿御座上,建文帝听完暴昭一番还算简洁的长篇大论后,心中暗自琢磨了起来。

张紞这个家伙,在后世的史书上,也不算是一个籍籍无名的官员,他字昭季,富平县雷古坊中张村人。

明洪武初,张紞被选拔为经明行修,为京兆教授,后历任东宫侍正、通政司左参议、通政使、布政司左参政等官职,建文帝继位后,累功官至吏部尚书。

建文帝记得,在原历史上,这个家伙的结局好像绝食自尽,算是亲自为建文帝送了终。

当然,建文帝不知道的是,在原历史的明史记载上,这个家伙虽然也死了,但他却并不是像建文朝的大多数志士一样,在建文朝被终结的第一时间随建文帝离去,而是与众多二臣一样,开开心心地迎接朱棣登上大宝。

直至朱棣将其解除职务,月俸减半,兼坊间又闻朱棣欲咎建文时之改官制者后非常恐惧,自杀于吏部后堂。

建文帝因为对张紞的过往一知半解,加之在三法司会审下,张紞查实的罪证除了收受贿赂之外,也没有犯下什么不可饶恕的大罪,所以建文帝对张紞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恶感。

故而最后,建文帝也没有多么苛刻,对张紞的处理结果只是去其功名,责令其全家返归原籍地,同时勒令刑部彻查张紞贿赂线上的其他官员。

张紞原来是吏部尚书,把持着朝廷人事任免大权,在这个位置上,收受贿赂的权力指向基本可以说是人事任命,相信能通过这条线查出不少大贪来。

当然,建文帝也知道,明朝公务员薪酬很低,官员不可能不靠灰色收入来生活。

就靠明面上的那一点薪酬,根本不可能够用,养家勉强可以,但光官员的迎来送往就远远是薪酬的数倍,手底下每月给予小吏、幕僚的开支就更加休提。

只不过,中国传统政治体制尽管默许官员在一定程度下贪污,但这毕竟是默许,建文帝既然发现了,必然要大查一番,因为贪污如果不压制,贪官只会越贪越狠,直到彻底把国家贪倒。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