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72章·大明日报  穿在明朝当皇帝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这个小朝会上解决完几件自己近期思虑不定的要事后,建文帝说出了建立农业司的打算。

“农业乃国之根本,一亩地里能收割多少粮物,以各地的人力物力,无法自行其事,故朕计,建立农业司,专门研究如何提高农地里的产量!”

为明朝农田提高亩产量,这就是农业司的主要职责之一,具体的做法,是从理论研究开始,到技术研发、工业改良,以及后续的一系列基于科学研究而产生的法子去做。

这个农业司,其实也属于后世的科学研究机构,专门负责研究能够提升农业亩产量的技术和手段,然后在官田上实验,继而向民间进行推广。

当然,建文帝也不指望这些古式思维的土著能够研发出多么高精尖的技术,农业司能够把自己交代的事情做好,已经算是及格的官僚机构了。

中央朝廷的农业管理部门,其实有明之前有类似的机构,像是元朝的司农司,秦朝的治粟内史等等。

但上述这些机构,其主要是一个农业生产的管理机构,并不像农业司一样,主要职能是开发农业生产辅助方面的技术,管理农业只不过是其中一个职能而已。

皇帝想要建立一个新的机构,六部尚书自然很识趣地表示没有什么意见,现在可不是现代,讲究什么民主、什么调研,古代的所有大事,皇帝都能一言而决之。

接着,俞贞木这个新晋五品农业大臣很快便出来跟诸位尚书见面,同时,建文帝着吏部尚书方行从朝宇内外调拨得力人手,指导俞贞木组建农业司。

农业司麾下分为两个系统,一个是行政系统,一个是研发系统,行政系统负责的,是农书的整理、劝农及分司的管理工作,而研发系统,则负责研发如何让农田更有效率的耕种,研发能够提高农田产量的方式。

在建文皇帝下旨建立农业司的政令信息通过驿站系统传晓全国各地之时,历经多月筹备的大明日报,于建文四年的最后一个月正式发行了。

大明日报的筹建者,是建文帝重组出来的重组人,他带有建文帝前世的记忆,知道报纸的基本运行模式,毕竟建文帝前世生活在一个信息发达的社会,道听途说,对什么都基本懂一点儿。

当然,尽管有前世的记忆,但大明日报的筹备过程,问题也是多多。

第一个问题就是报纸批量印刷的问题,在文字的印刷载体上,古代采用的是雕板印刷术,也就是把木材锯成一块块木板,把要印的字写在薄纸上,反贴在木板上,再根据每个字的笔划,用刀一笔一笔雕刻成阳文,使每个字的笔划突出在板上,木板雕好以后,就可以用来翻印书籍了。

目前明朝书籍批量印刷就是采用雕板印刷术,这种方式翻印出来的书籍字体很标准也很好看,但是缺点也多,比如,刻板废料、保管存放不便、错误难以修改,一板即一页等等。

好在,古人智慧多,早在宋朝,就有科学家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在对少数量的书籍印刷上,活字印刷术的效率低,成本高企,以至于活字印刷术发明了百几年,社会印刷书籍的主流却依旧是雕版印刷。

但在报纸上,肯定就是以量为胜,因而活字印刷术的些许成本,对于需要印刷数量大的报纸而言,根本算不得什么。

大明日报在筹备过程中,除了印刷技术需要耗费人力物力之外,像是发行渠道,编辑、记者等地方,其实也都算是困难多多。

报纸是写文章的,而写文章就缺不得识字之人,大明日报在筹建过程中花费最高的地方,就在招揽识字之人上面。

毕竟古代识字之人还是稀有,虽然这些读过书的人,没能考上榜,没能当上官,但一个个还是傲气无比,如果不提高薪酬,压根没人愿意来给你当差。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