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4章 车里人  名高北斗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

商前忽然长叹了口气,再次收回思绪,回到当前。

知道回去的可能,是越来越少了!

但在这里,人生已没了出路……

即使过了卞翼这关,可太后呢?薛太后这座大山呢?薛太后是绝不会放过自己的!

想着,商前又是一声叹,又想到这里的父亲,这里已去世了的父亲!

商前穿越来这里,附生的极好;生长起来,一切是哪么的顺顺当当,哪么的富贵荣华,且又是嫡子。

这里的父亲,生前,对自己是无比的疼爱和看重;把自己带在他身边,形影不离。

他对自己细心培养,言传身教,传授这里的忠君爱国的思想。

商前感动,也适应了,融入了;又想着回去的希望渺茫,人活一世,不管在哪里,都得有理想、有志向,有所作为的。

商前在二十一世纪,就很喜爱唐诗宋词,及孔子、孟子的儒家思想,尤其是里面,积极进取的思想;当然还是老庄的道家思想。

在二十一世纪,商前的偶像是李白。

当然,来到这个世界,依然没有变!

李白的胸怀是:“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

当然了,在二十一世纪,读了李白这样的理想,也只是读了;自己在二十一世纪,微不足道,尘埃一粒,哪敢动这样的崇高理想呢!

说出去,或被人知道了,不被笑掉大牙才怪呢!

但来这里后,就不同了,附生高贵,又加上父亲的教导,看重;李白的理想,便渐渐的成了商前的理想;长大后,又蒙皇帝明宗器重、宠信。

是以,哪时,渐渐地,商前几乎忘了自己是个穿越者,已把自己当成这里的人了。

偶像李白的哪崇高的理想,更融入了商前的骨髓里,不实现誓不罢休!

一次,商前率两万骑兵,千里奔袭,把敌军杀得落花流水。

商前纵马在高冈上,心里大快,感到自己比霍去病还要意气风发。

商前当时心道:“好!如此人生,才不枉了!在这里做一个为国为民、辅助明宗安天下,再振大宁王朝的良臣名将……这样的人生,还有什么不满的呢?”

可惜,后来明宗忽然驾崩……接着便连遭迫害、罢官……

哪已融入血液里的崇高理想,顿时化为乌有……

商前想到此,又忽然想起范仲淹来,想到他的《岳阳楼记,不禁又吟诵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咏完,商前不由得又是一声叹!

2

桥下停的哪辆高大的马车,车里是一个少女。

当她准备上桥,要过桥时,忽然听道《鹤冲天·黄金榜上这首词,便忙命车夫停下马车,在车里侧耳细听。

这少女是酷爱诗词之人,不仅仅是因为江南的风气。

这个世界的一切文明,都是来自中国古代魏晋时期。一千年前,从哪个神秘的通道传来!

诗,也不例外。

《诗经、《楚辞、《乐府诗、三曹的诗……

这些传来的诗,待得这里的人学会了汉字,这些诗,就走进了他们的日常,为他们所喜爱。

如今经过一千前的不断发展,虽还没有出现像中国古代唐朝那样,进入全盛时期;但也是非常繁盛了。

中国古代的词,萌芽于南朝时期,所以,中国古代的词并没传到这里来。

但词是诗歌的别体,在中国古代能始兴,这里自然也能。

这里的词始于三百年前,也就是前朝的大思王朝。

自词出现以来,就受到人们热烈的喜爱,喜爱程度甚至超过了对诗的喜爱。

中国古代宋朝有说:凡有井水处,皆歌永词。

这里也亦然,这里是凡有出新词,有井水处,皆歌之。

可见,词在这里的受欢迎程度!

这少女精通音律,对词的喜爱,比一般人又要更甚。

只是这里,自词出现后,三百年来,名作很少,名家也少;今人能作词,也很少,大都也都是平庸之作。

就是江南第一才子田超,虽诗才绝世,但在词方面,却也是默默的。

三个月前,于越河畔,竟忽然出了一个罕有的诗词俱会的才子。

据说,他竟然是个乞丐!

他作的哪首东南形胜词,笔法大气不凡,尽写出我于越城的繁华富庶和壮丽美景;音律铿锵,是难得的绝佳好词!

还有他的哪首细草微风岸诗,也是上乘佳作!

可惜,如此自古都罕见的诗词俱能的才人,虽我有福气和他同时代,他又来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