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父王母看张圆圆不给水,三五不时就跑来纠缠,又在村里以及张圆圆的小区里,跟人说张圆圆为人歹毒,她家有水,父母大哥一家没水喝,都不给他们水喝,哪怕是看着还不到几个月的小侄子没水喝,都不给水。
当然了,他们只说张圆圆,至于他们的儿子,他们自然不会说,不管怎么样,错的都是儿媳,儿子是不会错的,就算有错,那也是儿媳撺掇的。
听的人,有附和着王母说张圆圆不好的,但不少知道他家情况的,当面没说什么,背地里就说王家老两口过分了,自己家有水,大手大脚喝光了,现在就要小儿子夫妻将水给他们喝,现在谁家水不金贵,别说免费让人提供水了,就是给钱,别人都不一定卖给你,况且人家也有儿子,到时水要被老大一家搞光了,自己家的孩子没水喝了怎么办?
偏心的老人有,这样偏心的,还真少见。
无论别人怎么风言风语,张圆圆就是不理他们。
王父王母最后没办法了,只得让王新国自己买水了,毕竟总不能真的让他们新出生的小儿子渴死,这可是男娃!可以给大儿子传承香火的,况且还有五斤粮食的份额呢。
一想到要喝水需要花很贵的钱买,当下王父王母就不由后悔当初没算计着用水,而是大手大脚的,要用水就用了,他们当时也是想着,小儿子夫妻存了许多水,肯定是够用的,所以他们用水的时候,不用像其他人家,搞的那么小家子气,用点水还要算着用,而是想怎么用,就怎么用。
哪知道小儿子夫妻那么狠心呢,竟然就是不给,这下好了,他们当时嘲笑别人家小家子气,用点水还算来算去,用的爽,现在没水用了,需要用粮食换水了,终于爽不起来了——谁让王新国没赚多少钱,靠王新国赚的,根本买不够用的水,所以只能用粮食换呢。
而用粮食换水,粮食就不够吃了,于是日子过的很辛苦。
好在马上就要去小儿子家生活了,小儿子家条件好多了,想来能过好一点日子了,到时一定要多吃点——他们还不知道,张圆圆夫妻早就准备在他们来时,降低生活标准呢,所以他们想占便宜的想法,是要落空了。
同时,又在后悔当初让大儿子跟李安然离婚,娶了刘美华的事。
他们早就听张圆圆说过李安然存了很多水,还有很多粮食,这要是大儿子没跟李安然离婚,这时老大家的日子就不是这样了,有李安然存的那么多东西,他们肯定能过的很好的,哪像刘美华,什么都没有,还不干活,就只吃他们的,喝他们的,就像张圆圆说的那样,老大不要不花钱的李安然,要天天消耗物资的刘美华,太蠢了。
现在想想,的确太蠢了,就刘美华最近吃的喝的这么多东西,都不止买一套房子了——现在房子才值一二十万,只够买一两百斤粮食,而自刘美华嫁进来后,吃的喝的,何止一两百斤啊,而且随着时间推移,消耗的价值会越来越大的,一想到这些,老两口就不由后悔,觉得当初是想错了,为了那个现在不值钱的破房子,弄走存有大量粮食和水的李安然,太亏了。
只是当初形势还好,他们能在自己老家取河水种田地,不怕没吃的,就怕房子会被李安然母女占去了,哪知道后面形势这样恶劣,粮食和水越来越贵,李安然拥有那么多粮食和水,就成了比自己家更有钱的存在了呢。
——他们这时可从没想过,当初他们让王新国一分钱都不要给原身娘俩,现在他们哪里来的脸,可以吃安然囤起来的东西。
安然可不知道王父王母的想法,只在事后听说王母到处诋毁张圆圆的名声,不由打了个激灵,暗道她当时要是没跟王新国离婚,依王父王母大手大脚的习惯,到时没水没粮了,肯定会让自己回家,找李父李母要米的,原身父母要不给,他们估计也会到处说亲家有米有水,都不给他们家用,多歹毒等。
外人不知道内情,只怕听了还真觉得是这样,只有知道内情的人,才知道他们大手大脚,有再多的东西,也会被他们败掉的——要不然也不会一生也没存下半分钱,在两个儿子买房子的时候,没法助两个儿子一臂之力了(他们家两个儿子的房子都是自己努力挣钱买的)。
当然了,她是不可能不跟王新国离婚的,所以这样的事倒也不会发生。
当下正值十一长假,安然便带着已经上小学的妙妙回了老家。
知道家里缺水,所以她还带了两百斤水回来,免得她跟妙妙回家,家里的水不够用,倒要叫父母为难了。
反正现在有车,带东西也方便。
李母看安然不但拎了大包小包的粮食和干菜回来,还带了两百斤水回来,不由嗔道:“家里有水,你那水留着在城里用,城里消耗大。”
安然笑道:“没事,我存了很多呢,够用的。”
安然这次之所以回来,也不光是因为放假,带小孩回来看看,而是因为在原身记忆中,大概是这次停水期间,村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