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十四章:冰封  永生长梦无境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二十年前的云陵城其实还不是现在这幅繁华的模样。

那时候的张远山也还只是一个刚刚崭露头角的织者,连阁老都还不是,更不用提林奕三人了。

云陵虽然多年未经战事,商贸也逐渐多了起来,但是因为云陵地处群山之中的缘故,对外的交通、联系都并不是十分便捷,往往还要依靠来往其中的镖行、信局传递,就连各大织梦阁之间也不例外。

直到当时的右分阁阁主薛兆海与府衙城主慎重协商,决定凿开长月峡北端支脉的阻隔,开山修路,建造一条勾连邻城的道路后,云陵城才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动土动工无疑是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且并非战时的必要活动,就连城主也没有这个权限抽派军队过来帮手,更不用说指望京都那边会有什么助力,盛安宫里那位同意开路已是皇恩。

那么唯一的办法,就只有靠云陵人自己。想要改变,就必须作出牺牲。

当时的阁主薛兆海一力顶下了所有的质疑与压力,亲自挨家挨户地与百姓交流,征求他们的意见,与他们分析利弊,希望他们能够自愿派出人手参与工程。

他没有承诺任何好处,甚至无法保证参与人员的生命安全,所有活动都是存在风险的,尤其是在险峻的长月峡北端。

同时,他还写信给枕月舍的五大舍老,希望他们能提供资金支持,即使只能提供部分也好,剩下的织梦渊和府衙自己想办法筹集。

也许是上天也被薛兆海的诚心感动,他的这一番努力并没有白费,城内足足有七成家户同意了他的请求,自愿派出一名男丁参与开山修路工程,一切服从右分阁的调配。

枕月舍那边也传来了喜讯,五位舍老经过讨论,一致同意了薛兆海的方案,并承诺尽全力支持,满足他所有的资金需求。

有了钱,有了人,问题一下子解决了大半,更何况枕月舍雄厚的财力也足够他们买齐需要的所有装备,开山修路的计划很快就热火朝天地开展起来,那一年的云陵城比如今还要热闹。

所有人众志成城,一起建设家乡,为家人带来更好生活的信念,感染了全城的百姓,越来越多的人主动申请加入施工队伍,帮助工程更快更好地完成。

枕月舍也兑现了他的承诺,源源不断的设备和资金通过枕月舍掌柜那里清点结算出来,不仅每一位参与施工的男丁都有报酬,就连自发组织在城内为前线准备饭食的后勤队伍也有报酬可得。

这一点更是激励了众人的团结之心,似是没有任何事情可以阻止他们前进。

与此同时,百姓对织梦渊的崇敬和信服也愈加深刻,这几乎已经成为了一种信仰,信仰织梦渊能为他们带来幸福安稳的生活,守护他们的日与夜。

织梦渊在云陵人心中的地位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枕月舍很快也证明了那时决策的正确性,道路挖通后的三年内,他们就得到了当年投入金额的十倍回报,云陵枕月舍储梦枕的销量几乎赶上了京都分店。

四通八达的门路为云陵城带来了难以想象的人流与货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云陵城的百姓热情好客,知道了云陵城外的断崖十三瀑风光无限,甚至还有人慕名而来求见右分阁阁主薛兆海,请教他的治理经验。

二十年的时间,云陵城的繁华已经掩盖了从前那座山间小城原来的模样,熙熙攘攘的人群源源不断地为这座城市增添着活力,而右分阁在西岩帝国的地位也远比其他分阁高崇。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一段记忆也逐渐模糊,曾经参与过当年那场大动工的人也上了年纪,新生的孩童只是理所当然地踩过那条无数人用诚心铺就的道路,越长大便越不能理解当年那种大动员背后的精神意义。

道听途说的故事远没有亲身参与来的深刻,轻而易举就能拥有的东西也远没有亲手打造来得珍惜。

在场的人中,曾经经历过那场工程的人不是没有,但只有寥寥数人,很多人甚至已经只能隐隐记得一些画面。二十年的时间,真的改变了太多。

但是,记忆中的场景却在逐渐复苏,真实地出现在他们眼前。

稍显破旧的瓦房,拥挤热闹的街道,疲惫却带着笑容的施工人,忙碌在锅炉边的妇女,巍峨矗立着的织梦阁……熟悉又陌生的云陵城正在缓缓复原。

有些人的眼神开始变了,原本以为已经淡忘的东西都被翻了出来,那些积极乐观的情绪,无私奉献的精神也被渐渐勾起。

美好的事物值得被人铭记,也值得代代传承下去。

卫老眉心紧皱,二十年前的他,比张远山更年长一些,张承和他都师承当时的阁主薛兆海,是他手下的得力弟子,有幸也曾参与过那一场盛事,更见过当年的阁主是如何挨家挨户地劝说。

他怎会认不出云陵城,认不得这一幕。

他的心头也有一种情绪在攒动……却被他极力压制。

可是,眼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