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董卓进入洛阳后,打算废黜少帝,立陈留王为帝,百官默然,唯有卢植一人敢出言反对,因疵罪了董卓,只能逃离洛阳。
董卓派遣士兵追杀卢植,不成。便以子的名义,下诏各地捉拿卢植。
诏书传至繁阳县,刘备接到命令后,立刻召集众人商议:“诸位,如今董贼欲捉拿恩师,你们我该怎么办?”
崔林道:“卢尚书乃海内巨儒,德高望重,今被董卓所迫,远走洛阳,令人可叹。卢尚书既走,必选路。路人烟稀少,野兽强盗横行其间,大缺迎卢尚书至繁阳,以供休养。”
刘备闻言深以为然,于是命令关羽,带领安置在胡家寨的门客,在各路沿途设置关卡,守株待兔。
不多日,卢植行至魏郡,听闻繁阳县令四处设置关卡,大惊失色。此时,他已被董卓的追兵吓破哩,也没有询问繁阳县令是谁,为何设置关卡,一股脑的认为是来抓自己的。
为了顺利北归,卢植便想出了一条计策。他先从黎阳购买了一口棺椁,躺在里面,让身边老奴借口丧归通过。
此计果然骗过了守在关卡的门客,然而未走多远,就遇上了前来巡视的关羽。
关羽远远地看了一眼牵马的老奴,只觉得那人绝非普通百姓,再看棺椁马车,也非正常送丧所用,于是心生疑惑,驱马上前查看。
那老奴见有人检查,心惊胆颤,又怕卢植闷死在棺椁里,没几句,就露出了马脚,被关羽咤呵一声后,出了实情。关羽听卢植在里面,又惊又喜,连忙命人打开棺椁,请出卢植。
“呼……”
卢植年纪老迈,在棺椁里闷了许久,险些昏厥过去。但见日,喘顺了气,环顾四周,只见一个身高九尺,虎背熊腰的红脸汉子,恭恭敬敬站在面前,这人似乎在哪见过,于是问道:“这位壮士,你我可曾相识?”
关羽闻言回道:“卢尚书明察,在下乃关羽,字云长,曾与义兄跟随卢尚书讨伐冀州黄巾。”
“令兄何人也?”
关羽道:“家兄刘备,字玄德,此时正为繁阳县令。因听闻卢尚书受董贼迫害,北归故里,特命我等在此守候,若遇尚书当请回繁阳歇息。”
卢植听到刘备的名字,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个大耳长臂之人。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此人求学时不乐读书,反而喜欢狗马、音乐、华服、美姬、结交豪强轻侠,可以是十足的劣生。
在他职教生涯中,刘备可以是最独特的一个。后来刘备组织义军,跟随他讨伐黄巾,他对刘备的印象就更深刻了。
不过,刘备虽然是个劣生,但好在讲仁义,知恩情。卢植思索了一会儿,最终决定跟随关羽前往繁阳休整一下。
关羽听得此话大喜,立刻派人通知刘备。刘备得到消息后,率领张飞、崔林等人,出城十里相迎。见到卢植,刘备不仅行跪拜大礼,而且为其牵马。
繁阳百姓见刘备为一名老者牵马,无不震惊,纷纷猜测此人是谁。
等到了县衙,刘备安排卢植等人休息一夜。第二日清晨,向卢植请安。卢植用过早饭,接见刘备,询问了他的政绩。
刘备便将在繁阳的所见所闻、裁断的案情、赋税收取情况以及灭胡一事,事无巨细,悉数讲给了卢植,然后又提出了起兵伐董一事。
卢植听完刘备的话,先是表扬了一番,接着批评了他杀伐过多。然后又起了起兵伐董一事,卢植道:“玄德忠君爱国,为师深感欣慰,然而举兵伐董一事,绝不可轻举妄动。”
刘备点零头,道:“学生明白,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如今董贼当道,祸乱下,各地英豪皆有举兵起义的打算。”
“如今没有出现,只是因为还没有人举起这面大旗。一旦有人举起伐董的大旗,那必然是一呼百应。学生自知无法担当此大任,然而下兴亡,匹夫有责,岂有坐视不管之理?”
“下兴亡,匹夫有责,此语甚佳。可是玄德,你可曾想过后面的事情?”
卢植见刘备一脸茫然,于是语重心长地道:“董卓兵强马壮,下英豪独木难支,必然寻求联盟。既是联盟,必有盟主,然而何人能堪当此重任?”
刘备朗声道:“学生以为袁绍,袁本初乃四世三公,下年轻士子之犀首。若是举义,下群雄定会推举他为盟主。”
此事他也与崔林等人讨论过,崔林等人一致认为,被任命为渤海太守的袁绍,是最好的选择。无论是背景,还是能力,袁绍都是首屈一指。
刘备很清楚,讨伐董卓这件事情虎头蛇尾,不会有任何作用,不过这场盛会,是一个获得名声的好机会。
但是经过歼灭胡氏一战,他发现自己的能力有限,如果贸然参加那就是塞翁失马,所以他正在参加与不参加之间踌躇着。
卢植笑着摇了摇头,道:“袁绍虽四世三公,然而徒有虚名。招董卓入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