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一章几位出征将领的人选  大隋之君临天下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叮!”

“贾诩从地方官调到中央,官至监察御史,隶属御史台。”

位于御案前,杨政正处理着奏折,系统特有的机械性提示声悄然传来。

监察御史,官并不是很大,排在御史台的尾末,才位列八品而已。

不过总的来说,位低而权重,有权利去监察朝中的文武百官。

其中还包括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等的事务。

当初高祖皇帝立国初期,一直到现在为止,特意将御史台的位置给抬高。

为的就是保证大臣有足够的清廉度,避免地方官为法不公的现象,纠察一下各地的过失。

八品的监察御史,除非是想要弹劾某一位高权重的大臣,不然的话,根本没有机会面见天子。

依照贾诩原来的才能,势必可以一鸣惊人,将官给快速做大。

到时候,贾诩自然可以参与国家的军政大事,一展毕生之所学。

明白其中的这一点,杨政并不打算加以宣见,因为,实在没有必要。

天子!

那么,便要有天子的威严,极其该有的浩大气概…

历史人物诸如长孙晟、伍建章,这些天来,已经见识过很多的大臣。

就说长孙晟吧,便是长孙无忌的亲生父亲,根本没必要那么的激动。

倘若连这一点都无法做到,何以为天子,何以为帝王!

这一件事没什么好想的,几乎直接掠过,杨政继续批阅起奏折。

显得越是重要的国家大事,情况越是紧急的军政奏折,通常都会优先处理掉。

手里头拿的,正是要北进草原,进攻突厥的一份军事奏折。

奏折边特意标红,意为紧急或优先处理的国事。

内容大致是,关于几位要出征的将领人选,包括指定的一名元帅。

随着之前展现出来的政治眼光,对国事的处理手腕,包括那一天出现的天命所归。

再加有着四大辅臣的顶力支持,或者说,都有着相同一致的认可。

如今…

杨政可以独自处理起国家的军政大事,不像刚刚登基的时候,面临那么多的限制。

不过,四大辅臣,包括那数位朝中的重臣,依然会过目一次批阅过的奏折。

只要不是有太大的问题,严重涉及到国家的根本,一般来说都会实施下去。

这就是威望压根不足够,也没有属于自己一帮文武,本身比较年少的根本缘由。

固然经过天命所归一事,这样的情况如果不进行改变,依然无法避免。

毕竟想要恢复皇权至,及其那一道神秘性和独特性,做到真正的掌握大权。

唯一的前提是…

帝王的威望!

奏折里表明,从十二卫禁军里挑选出几位将军,随同北进的统帅征战草原的东突厥。

历史,隋唐的十二卫禁军,可以说是府兵制的高级发展阶段,这一个时期的兵制结晶。

同样,还可以做到居中御外,卫戍京师长安。

十二卫的各位将军并无调兵的权力,战时的指挥权,以天子指定的元帅为标准。

也就是说…

在没有天子诏令,包括不是以中央朝堂名义的情况下,谁都不可以轻易的调动十二卫禁军。

皇宫禁军骁果右卫,骁果左卫更加不用多说,专属于天子的近卫亲军。

值得强调的是,十六卫禁军的大将军对天下军府仅仅只是遥领,并不具备真正的战时指挥权。

国家战时如前段所述,由天子临时派行军统帅为最高指挥官,是一个不成文的规定。

当想到这里,杨政已经作好一定的打算。

待有合适的时机将兵制加以改动,确保时刻可以保持高强度的战斗力。

随后,拿着奏折继续浏览下去……

整整五万骑兵,从十二卫禁军里抽调,集中骑射之术较强的士卒。

紧接着,依照指定的位置进行汇合,再临时组建为北进大军。

待战役一结束,需要立即返回各自的驻地,等候中央朝廷下次的出征命令。

看了看奏折里,那些提供参考的将领名单,杨政想了一想,随即提起笔。

将那一个个将领给写出来,准备参与此次的北进草原之战。

其中,五位随同的将军。

左卫将军,霍去病…

右武卫将军,薛世雄…

右骁卫将军,屈突通…

左卫将军,董纯…

左屯卫将军,来护儿…

通过一定的考虑,以五名将领随同出征,向北进军草原。

北进大军元帅,则由越王杨素来担任。

当长孙晟等辅臣,韩擒虎等重臣看到这一份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