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没搭理对方,自顾自拿起毛笔,继续答题。
那年轻大官站在和珅身后,就一直没有离开。
他在其他考生身后,都是一看即走的。
“咦!”
在和珅身后,站了将近半刻钟后,那年轻大官终于忍不住,发出了一声惊咦声。
他被和珅的书法给震惊了。
因为从小到大,他看过比和珅书法还好的人,只有区区几人,且这几人都是已经作古,他们都是在历史,留下了鼎鼎大名,一字千金的书法大师。
除此之外,眼前这位考生,考卷解析考题的方式,也另辟蹊径,和他人与众不同,却又显得让人不由眼前一亮。
“你叫什么名字?”
随后那年轻大官问和珅道。
“回禀大人,草民和珅见过大人。”
和珅不卑不亢的回答。
同时,他心中也略微有些疑惑,眼前这位年轻大官,身穿着朝廷二品官员的衣服,但是从这少年那还有着一丝稚气的五官,比他还略小的年龄来看,根本不可能做到二品大员的位置。
和珅心中思考,整个大清到底有谁能够不是二品官员,却盛似二品官员,能够在考场旁若无人,不受阻拦的行走,并且年龄极小的。
仔细一想,连那些年龄幼小的王子、贝勒都没有这样的特权。
“难道是?”
和珅突然瞳孔一缩,他想到了一个人,一个根本不可能出现在这里的人……
那个人就是当今皇帝——乾隆。
和珅很快整理好自己情绪,他依然神色平静的答题,就算身后之人是乾隆又如何?
如今他还是一个没有任何官位在身,进京赶考的普通举人。
还不是日后那个受乾隆宠信,一人之下,万人之的大贪官,乾隆根本不认识他。
听到和珅的回答,乾隆目光向跟随自己而来,站在自己身后的太监总管吴书来看去。
传闻雍正皇帝早年,在同自己的兄弟争夺皇位时,创立了类似明朝“锦衣卫”的一个情报组织“粘杆处”。
用于监察百官,收集情报。
乾隆接替父亲雍正皇位时,自然也掌握了这个情报组织。
而吴书来除了是总管太监外,他还负责对“粘杆处”收集到的一些情报进行整理,以便在乾隆需要时,承禀给乾隆。
见乾隆目光看向自己,吴书来立即会意,他将脑袋放在乾隆耳边,用手遮声,小声道:
“陛下,这位考生的确名叫和珅,他父亲是福建副都统常保,学识文采极为惊艳。昨夜在春风院名妓陈圆圆的诗会,接连打败了山西第一才子于敏中,广东第一才子庒有恭,以及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穆文赋,获得了和陈圆圆一夜春宵的机会。并且连做名诗三首,一鸣惊人,闻名整个京城。”
“现在已经有很多人称呼和珅为福建第一才子了。”
“恐怕要不了多长时间,和珅就要闻名整个大清了。”
乾隆听闻,顿时不由眼睛一亮,询问吴书来道:“这么说,这和珅是满族人了?”
吴书来点头:“不错,陛下,和珅的确是满族人。”
乾隆不由道:“没想到满族中竟然出了这样一个人才?他不仅精通诗词,书法更是天下少有。以他的学识文采,想必这届科举状元,恐怕非他莫属。”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吴书来连忙将和珅这个名字记了下来,准备有空结交结交。
两人说话的声音,刻意避过了和珅。
乾隆站在和珅身后看和珅答题,一直到黄昏之时,才转身离开。
和珅则继续答题,第二天和珅就将考题答完了。
“考官!我想提前交卷。”
看到巡查的副考官从自己身边走过,和珅伸手喊道。
“做完考卷,就继续检查,科举不允许提前交卷。”
那副考官冷声道。
没办法,和珅只能在考场中,硬生生的呆了三天。
三天后,第一考完。
和珅随着参加此次会试的举人队伍,一起走出了贡院门口。
第二场考试将在明天举行。
就在和珅踌躇,这一天时间他该住在那里时,突然他目光在人群中,看到了一位熟悉的人影。
“嗨,胖兄!”
和珅当即叫道。
听到有人叫自己,曹睿挺住脚步转过头去,当他看到叫他的人是和珅后,曹睿满是肥肉的脸,顿时勉强硬挤出了一丝笑容。
“原来是和珅公子。”
今时不同于往日,和珅已经从一届普通举人,成为了名满京城的大才子,曹睿不敢怠慢,不得不拱手笑道。
“胖兄你太见外了,叫我什么公子呀,四海之类皆兄弟,你叫我和兄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