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章 孔颖达惊!  大唐圣太子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脾气出了名的又臭又硬的孔颖达,竟然三言两语就认可了李承乾。

孔颖达此人是孔子31世孙,乃是魏晋以来经学集大成者,他的认可殊为可贵。

陆德明心态比孔颖达略平和些,借此机会,打算开始授课,便道:“那依殿下看来,这十六字是何意?”

陆德明的本意就是听听李承乾的见解,而孔颖达精研这一篇经文,自然能由浅入深,为李承乾讲解一番。

意外的是,面对这看起来非常浅显的十六字,李承乾却犹豫了。

陆德明有些惊异:“殿下经学造诣颇深,竟解不出这一句吗?”

这一句实在太直白,很难想象这位闻名遐迩的承乾殿下竟然不知。

李承乾道:“若说其中本意,倒也好解,只是深究其理,有些疑惑。”

陆德明才意识到李承乾在犹豫什么,笑道:“你且说说看,孔兄精研此篇,必能为你解惑。”

李承乾未置可否,因为他疑惑的,是程朱陆王等人撕了几百年都没撕出结果的问题。

李承乾曾经因患病,读过几本朱陆鹅湖之会辩论之类的文献,还有些印象。他觉得双方都言之有理,因此犹疑。

李承乾道:“譬如说这‘格物’二字,那自然是说要穷究事物之理,但是如何穷究,事物之理又是什么?”

孔颖达和陆德明都是一怔,这问题粗看有些过于较真,但是细细品味颇有韵味,毕竟为学就是一个较真的过程。

李承乾道:“物,自然指物理。可这个理,究竟是物中所有,还是人心所藏。”

这一问涉及了心学和理学所辩焦点,一下让孔颖达和陆德明怔住。

“所以说,格物,格的究竟是天理,还是人心?”李承乾继续道:“再说这‘格’字,该如何解?”

孔颖达道:“当训为‘来’。”

陆德明道:“自然是‘诚’。”

两人互相对视一眼,片刻后,又一起开口。

“来者,理从物中来,有何不对?”

“诚者,诚意正心,才能从本心中得出道理。”

历史,孔颖达是比较接近理学派的,而陆德明未有记载,不过看这情形,他似乎跟陆九渊兄弟有点类似,倾向心学派。

李承乾提出的问题,竟然让两位儒学名宿当场撕了起来。

两人越辩越来劲,一点看不出是了年纪的人。

最后,孔颖达一扭头,道:“承乾殿下,你说,这‘格’字当如何解?”

孔颖达这么问,俨然是把李承乾当做有资格对话的儒学大家了。

“叮,任务触发”。

“提出个人见解”。

“奖励:基础属性点”。

对于这个触发任务,李承乾倒是有些思路。因为作为穿越者,对这二字的解读,他还真知道不少。

李承乾道:“我倒是还有几种不同的想法……”

不同……还几种……孔颖达和陆德明都愣住了。

李承乾道:“二位请看,若是训‘格’为‘至’……”

孔颖达恍然,喜滋滋的道:“哈哈,亦可,穷理而至于物。这解法有趣。老陆,殿下是站在我这边的。”

陆德明正要不服,李承乾又道:“抑或这样,把‘格’解为‘正’……”

这次陆德明乐了:“正字佳矣,去心之不正而存正,岂非得天理。”

两人忽然一起愣住,因为李承乾言语间,竟然提出了两种截然不同,却都有哲理的论调。

李承乾见两人会意,而他自己也有几分好奇,索性把心中还记得的一些关于‘格物’的分析都讲了出来,也想看看这两位名宿能否解答。

但是事实证明,这个问题影响了华夏数百年,不是这么容易解决的。

孔颖达和陆德明辩论的昏天黑地,唯一的收获就是两人立场愈发明确,对立越来越突兀。

李承乾听两人旁征博引,也所获匪浅,偶尔插一两句,总能让辩论中的两人思索半晌。

两人对李承乾也是越来越敬佩,不愧是圣贤点化的神童。

“叮,宿主完成应答,奖励自由属性点1点。”

李承乾仍是加点在体质,如今他的体质已经达到了10,媲美正常的成年人,而他还只有九岁,这就使得他的气场成熟稳重,令人敬服。

孔颖达忽然一愣,疑惑的道:“我怎么觉得殿下比适才容光焕发?”

李承乾自然没法跟他们解释系统,推说道:“听二位谈论经义,有所感悟罢了。”

孔颖达倒也没有较真,只是惊叹此子年纪不大,实在是天赋异禀。

至此他才完全相信圣人传道一事,而孔子又是他先祖,他自然越看李承乾越有亲近感。

经过这么一打岔,两人才暂停了辩论,却已经过去了大半个时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