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章 捉到一个小家伙(1/5)  大唐之少年宰相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日。清晨。

天刚蒙蒙亮。

整个溪山村的村人们就已经起床了。

陈氏女将小家伙拉起来,洗漱完毕后,塞给小家伙一个鸡蛋。

在唐代,古人们可没有吃早餐的习惯。

而这枚鸡蛋,是村正家昨夜送来的。

今天是科举发榜的日子。

村正送小娃一个蛋,希望能给他带来好运。

陈安一边吃着鸡蛋,一边跟着母亲向外面走去。

村口。

许多村人们都来了。

大家用祝福的目光,送别两母子。

“小娃,看完后记得早点回来!”

“小娃,不管考没考,都别气馁!”

“是呀,小娃。你还小,就算这次没考,以后还有机会的!”

村人们纷纷开口,宽慰着小家伙。

毕竟,七岁幼童考科举,这是闻所未闻的稀罕事。

就算再大胆的村民,也不敢猜测小娃能考。

这怎么可能嘛?

我们这样的老百姓,怎么能考科举呢?

还是安安分分地种田更好。

村人们是这么想的。

想法很善良、很朴素,却带着底层阶级的局限性。

在村人们的送别目光中,陈氏女带着小娃路了。

徐家父子护送两母子,一起去县城。

……

时间过得飞快。

一个时辰后,四人终于平安抵达江陵县城。

城东。县贡院门口。

人群如涌,处处都是乌压压的人头。

大家在等待发榜。

约莫辰时(7点),贡院大门打开。

县衙书吏在两名衙役的护卫下,走出贡院,来到布告栏旁,开始张贴县试夺魁讯息。

讯息一共有三分,分别是:

县试文魁资料;

文魁《诗赋卷》诗词内容;

文魁《策论卷》策论内容。

整个现场雅雀无声。

所有人焦急地等候着书吏张贴。

一些离得远的百姓更是踮起脚尖,希望能看清布告栏的内容。

在人群关切的注目中,书吏快速张贴完毕,随即转身走进贡院,什么话也没多说。

当其离开的那一刹那,整个现场轰动了。

无数人向前涌去,想要靠近布告栏。

尤其是昨日的考生与家属们,最是疯狂。

经过拼命的前涌,一位书生率先靠近了布告栏。

“别挤了,快别挤了!”

“父老乡亲们,吾乃荆州士子:赵远辰。大家快别挤我了,我来给大家念!”

荆州士子之名一出,人群豁然止步。

大家不再往前挤了,一双双眼睛焦急地望着这位本地士子。

“咳咳!”

在全场关切的注目中,士子微咳一声,开始大声念起:“贞观三年。荆州江陵县县试文魁是:溪山村士子——陈安。”

“陈安,男,荆州江陵人士。今年七岁,家住县城以东三十里。其童虽年少,却敏而好学,张目对日,见一叶而知秋……”

士子大声念着文魁的讯息。

所有人懵了;

全场皆懵了。

什么?

江陵文魁是一个幼童,今年才七岁?

天啦!

县令大人是不是搞错了?一个幼童如何能考科举?

他还是个孩子啊!

“不!吾不信此事!”

“同不信!此县试必有蹊跷,吾要见县令!”

“一个幼童如何能考中科举?真是滑天下之大稽!我等要见县令,我等要告!”

听到文魁姓名不是自己,而是一个幼童时,昨日的考生们全都勃然大怒起来。

四周的平民百姓,同样目瞪口呆,一副不可置信的神色。

县令大人是不是疯了?

如何能将一介幼童,点为县试头名?

这说出去,谁能信?

谁能服?

此时此刻,念完文魁资料的荆州士子赵远辰,同样一脸懵逼。

七岁?

神童?

考中头名?

嘶!

此乃大唐开国以来,从未有过的大事啊。

哦,错了,不仅是大唐。甚至连秦汉时代,也没有发生过如此离奇的事情。

不仅大家不信,就算此事达朝廷,估计连天子陛下也不会信、不敢信……

科举之难,难于青天。

许多读书人穷其一生,都考不科举,过不了县试。

而今天。

荆州江陵县,竟然取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