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宫。
兴建于隋代,当时称为大兴宫。
大唐承袭前朝,遂天子也居住于此。
此时。
太极三殿之一:甘露殿外,响起匆匆的脚步声。紧接着,有压低的声音在迅速汇报。
刹那后,汇报声完毕。
负责天子起居的内侍连忙奔入甘露殿。
“陛下,陛下!醒醒,陛下,醒醒!”
内侍轻声地呼唤着天子。
现在是贞观三年(公元628年),此时的李世民才刚刚三十岁,正处于人生最精力充沛的时期。
缘于此,仅仅三声后,李世民就睁开双眼,猛然坐了起来,脸没有半分恼怒的神情。
三年前,“玄武门之变”震惊天下,天下万民非议众多。
再加草原突厥,控弦三十万,无时无刻不再虎视中原王朝。
目前的大唐几乎是内忧外患,由不得李世民偷懒。
再说了……
“朕立志要做一个好皇帝啊!”
想到此处,李世民赶紧问道:“出了什么事?”
声音很紧张,很急迫。
“禀陛下:荆州刺史传来八百里急报,十万火急!”
什么?荆州?
那可是汉末时期的必争之地啊!
难道荆州出了叛乱?
李世民大为焦急,连衣袍都顾不得披,就匆匆下床。
內侍立刻前,恭恭敬敬地将奏章交给天子。
“希望不是叛乱的消息!”
怀着深深的祈祷,李世民快速启封信函,拿出了其内的奏章。
展开,快速查看……
“天子圣安!”
“微臣奏:荆州之‘贞观三年科举’,已结束。然,微臣治下有一小县,名曰:江陵县。该县县试出现惊变,一当地七岁幼童参加科举,并一举夺魁。”
什么?七岁幼童参考科举?
天啦!
这是史无前例的千古奇闻啊!更离奇的是:对方竟然考中了!
李世民有些懵逼。
随即,继续看下去。
“幼童姓陈名安,家住江陵县溪山村。从小敏而好学,仪表翩翩,才华绝世。见一叶而知深秋,窥一斑而见全豹。当可谓是神童降世,此乃我大唐将兴之吉啊……”
奏章中,荆州刺史将幼童几乎夸了天,就差没有说“比肩圣人”了。
看到如此夸张的用词,李世民笑了。
这些文官啊,就喜欢吹牛逼。
遇到什么事都要使劲吹,似乎不吹到“天下皆知”,不会善罢甘休。
不过话说回来,一介幼童有胆量考科举,也算是吉事一桩。
说明本天子还是有圣德的,刚登基三年,就有祥瑞现世。
看来,江陵县令很会做事啊!
此时此刻,李世民很高兴。
在其想来,一定是江陵县县令“知圣意”,在自己内忧外患之时,专门弄出一桩祥瑞出来。
嗯,值得嘉奖!
……
怀着欣慰的思绪,李世民打开随奏章一起送来的“科举试卷”,准备“随意”看看。
只要文章说得过去,哪怕文采一般般,自己都能借此“祥瑞”,多多少少降低一些“玄武门”非议。
毕竟是史无前例的千古奇闻啊!
然而,就在这时,就在第一眼。
“不!不可能!”
“一个七岁幼童如何能写出如此书法?这已经堪比太学院的书法大家了!”
李世民在惊呼,内心震撼不已。
这是谁在代笔吗?
不!
不可能!
荆州刺史不可能用这样的事来敷衍天子,毕竟试卷是要通传天下的。
那么,真正的答案只能是……
此时,李世民脸的笑容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无比慎重与严肃。
他在期待,期待真有“神童”降世,辅佐大唐。
目前的大唐,局势真的是太难太难了。
怀着这样的念头,李世民开始认真查看试卷。
“《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轰!
如同惊雷降世,降临人间,重重地劈在李世民的心海深处。
这是一个幼童所写的诗?
这是一个七岁娃娃写的诗?
怀疑、震惊、震撼……在这一瞬之间,无尽的思绪如光似电般浮现而起。
李世民懵了,彻底懵逼了!
作为一位帝王,哪怕再不懂诗赋,李世民也从这首“平凡”的农诗,看出了“不平凡”。
短短二十字,道尽了农人的苦难,说尽了“惜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