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七章 龙腾九天(1/5,求收藏)  大唐之少年宰相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宫中。

“你们听说了吗?荆州有神童天降,今日震撼了整个朝堂!”

“嘶!好厉害啊,难道是天的文曲星下凡了?”

“对对对,肯定是!听说神童今年才七岁,天啦,我七岁的时候连字都不认识呢?”

小宫女、太监们四处议论着。

立政殿(皇后寝宫)。

“什么?有这回事?”

听到亲信的汇报,长孙皇后甚为惊讶。

“是的,今日朝会可热闹了!陛下都已经下了诏书,令李靖将军亲自去荆州,宣召小神童入长安呢!”

“难怪!难怪陛下到现在还没过来,估计正在和九卿重臣们单独商谈此事!”

长孙皇后点了点头。

这时。

一个小萝莉,咚咚咚地从外面跑了进来。

“母后,母后!”

“哟!母后的长乐小公主来了,快过来,让母后看看!”

长乐公主,本名:李丽质,大唐长公主、嫡长女。

生于公元621年,今年七岁。

听到母后的话,小萝莉一下就扑了过去,扑进娘亲的怀抱。

“母后,长乐今天听说了一个故事,可好听了!”

“哦!什么故事呀,来,说给母后听听!”

长孙皇后非常高兴,连忙作出倾听的样子。

在娘亲的鼓舞下,小萝莉开始萌萌地说了起来。

“从前,有个小娃娃,名叫陈安。他和他的母亲被赶出了家,走了好远好远。”

“有一天,小娃娃和母亲饿了。忽然,一只野兔兔蹦了出来,一下撞在了树,撞死了……”

稚嫩的童音,在立政殿清脆地响起。

听着听着,长孙皇后的脸色变了,但并没有开口,打断女儿“讲故事”。

“又有一天,小娃娃和母亲渴了。忽然,前方出现了一条小河。河里好多鱼鱼,鱼鱼不知怎么了,一下蹦了出来,蹦到了岸边。小娃娃的母亲高兴极了,就跑过去捡起来。”

“又有一天……嗯,嗯,呜呜呜,母后,长乐忘记后面的故事了。呜呜呜!”

小萝莉哭了起来。

长孙皇后连忙出声宽慰女儿。

待女儿不哭后,长孙皇后猛然回首,看向身后的亲信,沉声问道:“刚才你说的那个神童名字叫什么来着?”

“禀皇后娘娘:正是——陈安!”

嘶!

这一瞬,长孙皇后当场倒吸一口冷气。

“此故事是真的?天地为其助力,这世间真有如此神奇之人?”

“禀娘娘:奴婢不知。”

……

同一时间。

距离长安二十里的官道,大队车马正在快速而行。

行在最前方的,是一位身穿甲胄的威严男子。

他,就是大唐军神——李靖。

“将军,这世间真有如此神奇之人么?”

身后传来一道“中性”的问询声。

无需回头,李靖即知此人是谁。

“公公,或许有吧。现在本将也不知真相究竟如何,只有到了荆州才知晓。”

“那为何将军毛遂自荐,要去荆州呢?”

宣旨宦官骑马过来了,以落后李靖半个身位的步伐,一起前行。

听到问话,李靖沉默片刻,最终还是选择了答复。

不是怕这位宦官,而是不想因为某件小事,给自己的未来增添麻烦。

“公公,李靖只是好奇。如此非凡人物,怎么会忽然出现于大唐呢?”

“将军的意思是:怀疑神童是假的?”

此话一出,李靖猛然回头,看向宦官。

目光深沉而肃穆,隐隐约约间,仿佛有一丝杀意显露。

“公公,本将没这么说过!”

宦官连忙低头:“抱歉,抱歉!将军,杂家说错话了,请您海涵!”

李靖回头,不再开口,默默地向前奔去。

是的!

李靖确实对此事有些怀疑。

但在“天子期待”、“群臣大喜”的状况下,自己无论如何也无法将“怀疑”说出口。

要知道,“玄武门之变”距今才刚刚三年。

弑兄囚犯的言论,在中原大地流传不绝。

而中原之外,北方突厥控弦三十万,年年犯边,残杀大唐子民。

在如此内忧外患之下,大唐太需要“祥瑞”了。

“圣人曰:子不语怪力乱神!但看在大唐目前的困境下,只要那个小童有一点真本事。不管是诗赋也好,还是其他方面,哪怕就一点,自己也成全他!”

此时此刻,李靖是这么想的。

天子也是这么想的。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