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七章 进京  明汉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日,通宵狂欢的下场就是薛仲今天一整日的头疼,连带着海南卫全体都放了一天假。

“碰碰碰!!!”

“大人!大人!宫里来人了,快起起床接旨吧!”

日三竿时,薛仲还在床榻感受着平躺都不能停下的头晕目眩,就在他刚喝完醒酒汤躺了一会后,刘尚就火急火燎的拍起了薛仲卧房的门窗。

“来了….”听到传旨太监和圣旨到了,就算薛仲再怎么头疼也不得不起床穿衣。

按理来说接圣旨应该事前沐浴更衣,不过好在薛仲喝醒酒汤前就洗过一次澡了,所以在穿完衣服后立马就走出了皇城岛的小院子,前往驻军的军营接旨。

“大人,宫里来的人在大帐里等着呢,香案和一些用具都准备好了,咱们进去直接接旨就行了。”

看到薛仲和刘尚来了,薛武直接前接过薛仲手中的马缰说道。

“好!辛苦了。”

听到薛武都安排好了,薛仲直接就掀开了大帐的帐帘。

此时端坐在大帐中的太监是一位三十多岁的公公,这名公公身姿挺拔,不过可能由于过早进宫,导致身形有些单薄,但五官长相却当得面如白玉,宽脸浓眉。

“想必这就是薛指挥使了吧,咱家可是闻名已久啊!”

这名公公看到薛仲走在众人前方,而且面容长相都不似寻常的军门子弟,立马就知道了先如帐的是薛仲。

“咱家?”

这公公不是寻常内官啊,要知道对薛仲这种三品以大臣能自称咱家的,在皇宫里都没几个人。

“下官正是薛仲,不是公公如何称呼?”

“咱家的名字你应该听阳武侯说起过,咱家是万岁爷的司礼秉笔,也就是为皇写东西的。”

看到薛仲这么懂礼数,王承恩也没端着自己的身家,而是放下身段解释道。

“原来是王公公!子期在京时时常听家兄念叨,家兄曾夸耀王公公如当年成祖时的三宝太监,在宫中对陛下颇为照料。”

听到这公公自报家门,薛仲立马就知道了,崇祯年间没换过几个司礼秉笔太监,而且三十多的秉笔太监也只可能是王承恩。

“阳武侯过奖了,咱家在宫中时就多听万岁念叨你,这次宣旨也是万岁让咱家来的,薛指挥使要不先接旨吧,咱家还等着一会和您赶回京城呢。”

听到薛仲以薛濂做挡箭牌吹捧自己,王承恩微笑了一下,随后说起了正事。

“如此着急?不如等公公先用膳食再行宣旨?”

“呵呵….咱家再来时的船吃过了,万岁下了三道圣旨,两道发给了宁远的孙伯雅与洪彦演,想必他们已然接到圣旨动身回京了,咱家先把这圣旨内容给你宣读,读完咱们可就得动身了,为了见你们,万岁连明日的小朝会都取消了。”

听着薛仲关心的话,王承恩摇了摇头解释道。

听到王承恩这么说,薛仲也就按照礼制跪拜接旨了。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海南卫指挥使薛仲在职间整顿卫所,避除乱纪,后北万里海疆以御敌寇,复辽南百姓为民,而后解松锦危局,此功甚大,特招入京。薛指挥使,接旨吧!”

说完后王承恩将柄质为三品大臣才有的贴金釉圣旨交到了薛仲手。

“臣领旨….”接过圣旨后,薛仲大声说道。

“薛指挥使,事不宜迟,咱们现在就进京吧,若是赶得及,咱们还能在城门关闭前回京”看薛仲接过圣旨,王承恩眯着眼笑说道。

“全凭公公安排!”薛仲将圣旨装到薛武备好的锦盒里后,转身拱手回道。

“公公此次前来,子期没有什么好的礼物,这把是此战缴获的清军贝子,老奴孙子尼堪的佩刀,请公公收下。”

出帐时薛仲将刘尚准备好的尼堪佩刀递给了王承恩,尼堪被炮击时,周围的属下都是想着救人,因此就把尼堪用来装饰的佩刀遗留下了。

对于王承恩这种地位的太监,金银不是很缺,但是对于这种清虏的腰刀倒是很有吸引力。

明朝的太监多以岳武穆、三宝太监作为偶像,这种异族的战利品王承恩也是直接收下了。

在王承恩收下礼品后,薛仲就将自己离去这段时间的士兵操练交给了郝虎,而贩铁买畜这件事就交给了刘尚。

至于薛武则是近一年未归家,家中的家眷的很是想念,所以与薛仲一道回京。

十七世纪的渤海海面受小冰河时期的影响变幻无常,昨日还是阴沉的天气,今日也不知是不是薛仲的运气好,虽然海风凌冽,但阳光却是将附近海域都照射的无比明媚晴朗。

“薛大人这是在看什么?”

就在薛仲在海船甲板发呆眺望远方时,王承恩穿着狐裘大衣走近问道。

“公公……子期在想此次辽事虽以解决,但子期怀疑明年秋收清虏可能会寇关。”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