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章 背锅(修改版)  宋志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当晚,赵桓就命赵鼎带着从何澄那边征集到所有麻沸散连夜出城,直奔牟驼冈。

当然了,赵桓还给赵鼎调了一支禁军,专门负责保护赵鼎的安全。

同时,还给这支禁军下了一道死命令,只要出了城门,一切都必须听从赵鼎的吩咐行事。

直到赵鼎率人出城,赵桓这才将自己着手准备的所有事情全部安排完,而且这些事都同时在进行着。

现在,唯一能做就是等待迎接金军的到来。

其实,在赵桓刚即位的时候,他不是没有想到过整军,塑造一支能够抵抗金军的队伍。

就算不能够给金军带来多大的威胁,但至少也能够将金军行军的脚步阻拦在黄河以北,将金军对东京城的威胁降到最低。

方法是不错,可短短几天谁又能够做得到这个地步?

所以,最后赵桓不得不将最后的防线设置在这个东京城。为此,他为守住这最后的防线也是煞费苦心。

这几日从前线传来的消息皆是宋军的败绩,战线也渐渐靠近了黄河。

可就在二更天的时候,有内侍来报,说负责守城的将领有消息传来。

原来宋徽宗赵佶竟然带着一帮嫔妃皇子连夜出宫了。

这个做法实在是让赵桓大感无语,之前宋徽宗赵佶就已经向他提出过这个要求。

说是当初禅位之初,因操劳国事,生了病。无意之间,朝着亳州的上清宫祷告,之后病立马就痊愈了。

既然现在已经将皇位禅让给赵桓了,那自己也就闲了下来,正好趁着这个时候去亳州上香还愿。

本就念在宋朝皇帝多数信道教,去亳州还愿也不是什么让人不解的事情。

可偏偏这个节骨眼去上香还愿,这不明摆着是去逃跑的吗?

赵桓不傻,虽然心中气愤,可想到这帮人留在这里也起不了什么作用,干脆也就没有反对。

更可笑的是,之后宋徽宗赵佶就找人给卜了一卦。负责占卜的官员也知道赵佶的意思,所以干脆就说是明天适合出城还愿。

好嘛!

说好的明日,怎么今天晚上就迫不及待的开溜了?

开溜就开溜吧,你一个太上皇难倒一点牌面也不讲,连个招呼都不打就开溜了?

宋徽宗赵佶这番操作,实在是让赵桓感到无语。

走了也好!

免得这帮坑货到时候留在这里帮倒忙。

所以,最后赵桓对于此事也就听之任之了,爱上哪就上哪吧,最好永远都不要回来。

只不过,等赵桓事后缓过来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的这个决定非常不妥当。

……

次日,赵桓命人带着自己的一道命令以及一道密令传到了与金人东路大军交战的前线。

其中那道密令的内容没人知晓,但这另外一道命令却很让人费解,因为没有存在丝毫难度。

内容很简单,就是要求抵挡金人东路军黄河两侧的将士不予以抵抗,见着金军就往后跑,任凭金军渡河。

过了黄河也不要与金军交战,只管尽量守城便是。

当守在前线的诸多将领看到这道命令之时,根本就没有多加思考,只感叹这真是天助我也!

本来看着来势汹汹的金军,心中就有了逃跑之意,现在有了赵桓的命令,这不就没有丝毫心理负担了吗?

奉旨逃跑!

谁不跑,谁是傻子!

于是,这样的结果就是宋军在前面跑,金军在后面追。宋军几个将领之间仿佛在比赛,看谁能跑得更快一点似得。

而且,任凭金军怎么努力追赶,也只能跟在宋军后面吃灰。

正是因为这样,短短几日之间,金军便已经顺利渡过了黄河。

原本还有黄河这一道天然屏障,东京城内的百官心里还存在了一些侥幸。

可谁能够想到,这转眼之间,金军就已经顺利渡过黄河了。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这些大臣才彻底慌了。

朝堂之上,李邦彦等人更是要求赵桓派使臣去金军军营请求议和。

要知道,这满朝文武可是有家眷以及诸多产业在这东京城内的,如果这东京城一破,一切都完了,一切都没了。

之前坊间不是还有传言在流传,说是这金军的可怕只是因为李邺被收买之后,故意散布这种动摇军心的消息而已。

可现在金军怎么突然就渡过黄河了?

此时赵桓跟前的桌案上堆满了奏疏,而内容都是要求赵桓派使臣议和。

一帮大臣都待在殿门外,一个都不愿离去。似乎只要赵桓不愿派使臣,他们就大有不离开的姿态。

面对这样的压力,坐在宫殿内的赵桓只能够硬扛着。

因为,此时的赵桓在等一个消息。只要消息一到,他将不会再这般坐着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