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皇的意思是……这刺杀还是可行的?”
提出刺杀的那个幕僚一听这话眼睛就是一亮,显然他是个心急的人,并且他对大唐也是进行过相当的了解的,知道以大唐现在的情况,一旦李倓要是出了点事,基本上皇位就得落在李倓的兄长李豫的身上,而李豫作为大唐之前的太子,他是个什么性格他们就太知道了。
“刺杀的确是可行,不过在大唐皇帝出城的时候当街刺杀,绝对不是一个可取的计策,大唐的皇帝本就是能独自策马驰骋在沙场上的人物,对于他的刺杀,若是没有合理又周密的安排,是不可能成功的。”
众人听完了之后都微微点了点头,知道天皇考虑问题还算是相当周全的,而针对天皇提出来的这些,他们还真就没啥好办法了,不过刺杀大唐皇帝李倓这个主意已经从不可行变成可行了。
天皇见众人都不吱声了,小声咳嗽了一下,又继续说道:“不光刺杀这件事得周密的计划一番才能成行,刺杀一旦失败,我们要保证让自己不被怀疑,不能影响我们之前的计划,所以,在此事进行之前,我们得寻找一个盟友。”
一听到盟友这两个字,底下的几个幕僚都是心照不宣的嘿嘿一笑,显然,他们寻找的盟友其实就是背锅的罢了。
“那天皇以为,此事暂且不能开始?”
“不,给山本小五郎发密信,将此事告知于他,让他摸清大唐皇帝的行踪,一旦有出长安城的行程,立刻便可以着手安排此事,不过在咱们找到盟友之前,他是不能行动的。”
随着他这么一说,这个事儿就算是定下来了,他们今天的讨论也算是告一段落,他们应对大唐可能会重新发展水军的办法,就是找机会刺杀大唐的皇帝,成功了的话直接一了百了,失败了把这个锅扔给别人就完了……
这边倭国天皇把他们商量的结果送给大唐境内倭国人的主心骨山本小五郎的时候,他带着大部分的倭国遣唐使已经赶往河南道靠近海边的一个小县城中去了。
这其中倒是不包括小泽玛,他作为倭国佛教派遣过来到大唐学习佛法的人,按照规矩是允许继续在长安城停留,或者是到其他大唐境内有高僧的寺院中修行的。
这个人李倓自然也是注意到了,只不过这个时候他还没做好处理什么和尚道士这些职业的准备呢,于是也就只能由着他去了,不过小泽玛没有想到的是,在山本小五郎他们离开了之后,他的身后就多了几个乔装打扮的禁军,陈之豹已经给他们下了死命令,这个倭国和尚的一举一动都得上报,当然得是在他没有察觉的情况下。
除此之外,李倓还特地关照了山本小五郎他们即将去到的那个地方,给这些倭国遣唐使们安排的活计每天都不能少于三四个时辰,而且是真得让他们跟着大唐的农民到地里面去考察和体验去。
李倓把话也说的很明白,倭国本来就是靠着大海的国家,我大唐也给你找一个靠着大海的地方进行学习,然后这学习的时间也给你保证的充足了,你倭国天皇知道了还不得好好谢谢我吗?
不管是于情还是于理,李倓这都是向着倭国人呢……
这其中的道理也相当简单,当然不是李倓真的为了倭国人好,而是不管这个人有多少的精力,一旦耗费了一个白天在农桑之事上,那剩下的精力一定是十分的少了。
他们要是用这么少的精力和时间来做一些别的事,那就相当的危险了,而且十分容易出现纰漏。
李倓现在想要的就是他们这些倭国人在大唐的纰漏,抓住了这些,李倓才能真正做到人赃并获。
不过这件事李倓还真是不着急的,因为以现在大唐的这个情况,就算是对倭国人人赃并获了,也不可能马上就出兵讨伐,毕竟战舰的事还撇呢,想要干一件大事,李倓当然知道得到了万事俱备的时候才行。
布置完了这些,李倓又得到了一阵子难得的平静期,不过在这段时间,他也依旧对大唐的内政又进行了一番修补。
这其中相当重要的一点,也正是自从安禄山叛乱以来就没有做好的一点,就是大唐各个州郡的粮价参差不齐,让不少百姓都深受其苦。
虽然在李倓登基并且给了百姓相当的信心之后,大唐的粮食价格整体都有了一个回落。不过各地依旧是各自为政,不少无良商家利用朝廷对于这件事暂时没有怎么管而大肆敛财。
粮食这个东西是不管贫富人家每天都离不开的东西,但凡是这其中有了一点猫腻,百姓们可能一看差价并不大就忍下来了,不过架不住基数大啊,一家挣上一点点,到最后就能让一些人赚的盆满钵余。
不光如此,当初李世民为了让大唐政府少出点钱,在各地都设置了所谓的义仓,这义仓的作用就是一旦有了饥荒就能从中拿出来粮食,免得有百姓饿死。
但是经过了这百八十年,李倓登基之后已经有不只一个人上书对李倓说过,义仓在大唐的大部分地界上已经形同虚设,而义仓的建立也成了不少地方官鱼肉百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