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想到了这一层,李倓还真是有点兴奋了,之前他的确是尝试着把宋朝的战舰告诉了武藤一郎,结果东西还真的就让他给鼓捣出来了。
但是宋朝的战舰毕竟只能算是在大唐战舰上面的一个小小的升级,而到了大明,那战舰可就不是吹嘘的了,郑和下西洋不是故事,而是响当当的事实。
要不是之后的明清时期统治者们的目光短浅,不但没有在之前的基础上大力的发展战舰,反而是把战舰都给销毁雪藏了,李倓觉得前世华夏的历史可能就会变成另外的一番模样了。
但遗憾终究是遗憾,前世的事情肯定是已经不能被逆转的了,但是这一世,李倓绝对不会允许那样的悲剧在自己的身后发生,所以趁着自己还正值壮年的时候,他会做到自己所有能做到的事,不单单让自己的时代的百姓们好,还想要让自己之后的大唐依旧繁盛。
当然,这可能只是一个比较美好的愿望罢了,不过李倓会为了这个愿望付出相当的努力。
一想到福船,李倓的脑袋里直接就又跳出了不少的想法,虽然很多东西都是支离破碎的,但是张冲在这个领域已经可以说是半个行家了,所以他当时就跟张冲研究了起来。
李倓觉得以现在大唐国力的发展,除了火药可能不是他一说就能够研究出来的,其他的东西都是有着非常大的研究出来的可能性的。
而现在,世界上距离从桨帆舰向风帆舰转变的重要历史时期还有好几百年呢,李倓觉得自己绝对还是大有可为的。
按照张冲的说法,如今大唐海军的主力楼船,主要依靠划桨驱动,也备有风帆,作为辅助动力,是这个时代典型的桨帆战舰。楼船两舷内侧列女墙战格,开弩窗矛穴,甲板上放置炮车多为抛石机、拍杆、檑石、铁汁,船上可行车走马。楼船火力强劲,威力巨大,在水战和海战中是整个舰队的火力支柱。不过,楼船船体巨大,难以机动,所以周围往往得安排上一些个机动性比较强的小型战舰来掠阵,这已经是现在大唐海军演练的比较承受的一套作战手法了。
而李倓今天告诉张冲的宝船,则是再一次刷新了张冲的认知,宝船舰体长44丈4尺,阔18丈,船体深12米,吃水8米,舷壁高15米,排水量在114万吨之间,载重为7000吨以上,共有9根桅杆,四层甲板。宝船分上下四层,各层有登梯衔接。上层为宫殿型建筑,分艏楼前舱、中楼中舱、艉楼后舱。中层为卧室,底下两层储存贡品、礼物、珍宝。艉楼内设有“针房”,房内架有磁罗盘,备有牵星板,测深砣索,计更燃香和航海图等。宝船上层两侧列放自卫强弩16架,中层则分列8架。
张冲完全没有想到李倓竟然有胆子想出这么大的战舰,赶紧把这个想法记录了下来,他觉得以现在大唐的工匠们的能耐,应该是一定能够实现这个硕大的战舰的。
在张冲的角度来理解,这样的战舰一旦能够制造出来的话,且不说它能够在实战中起到多大的作用,就是往来于大唐的倭国之间,也不知道能稳当多少,能安全多少,所以这个战舰不管从哪个方面看来,张冲都觉得是十分值得一试的。
这边张冲的吃惊还没等结束呢,李倓又告诉他这个战舰并不是他今天要说的重点,而接下来这个东西才是。
紧接着,李倓说出了两个在座的几乎所有人都没有听说过的术语:龙骨。
好在李倓并没有对他们进行考校,而是直接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起来了这龙骨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按照李倓的介绍,如今的所有尖底海船甲板平整,船舷下削如刃,船的横断面为剪刀形,要是能够尖底船下设置贯通首尾的龙骨,用来支撑船身,使船只更坚固,同时吃水深,抗御风浪能力十分强。
在表达明白了这龙骨究竟是个什么东西之后,李倓又介绍起了这玩意在战舰上究竟都能起到什么作用,龙骨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承重,是战舰,特别是小型战舰的最重要承重结构,承受船体的纵向弯曲的力量,保证船舶结构强度。
当然,这玩意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扩大了船的侧面面积,提高了船在水中的横向的阻力,防止了侧风转向。
这对逆风航行之中的战舰那是相当的重要。在帆船上的龙骨会受到中部或是骨架边的斜撑的支持。此外,龙骨还对船的重量稳定有重要作用,减少了船的倾斜或是反向转动。
想到这个玩意的时候,李倓同时脑袋里面也出现了这玩意的最初发明者。
最早的龙骨结构由维京人在公元八世纪发明,并且可以在龙骨上安装风帆,这使得维京人的远洋航行能力得到提升。维京人进而成为了当时海上霸主,开启了掠夺西欧的步伐。
但是现在,李倓也只能是对维京人说声对不起了,自己比他们早了个几十年就把这玩意给研究出来了,所以把之前那句话里面的维京人换成大唐,后面的故事很可能还是能够成立的。
李倓明白,龙骨这玩意之所以意义重大,是因为它就是用木头做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