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三章 休整  热血锦衣卫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而睡。

这灵堂除了初一十五祭拜之外,平日里少有人来,倒也清静。

再将大门紧闭,倒似隔成两个院子一般。

用过晚饭,陆良便早早休息,他是少年,虽是年轻气盛,但一路车马劳累,也是疲倦不堪,躺在铺盖上,合上眼睛,不出片刻,就入睡了。

张鹏倒是和那车夫攀谈着,初时,在南京城内,这车夫对张鹏和陆良颇为惧怕,平日里他只听人说锦衣卫如何凶狠残暴,杀人不眨眼,欺压百姓。

只是一路接触下来,倒是不再恐惧,尤其张鹏和陆良二人,不时与他问些话语,倒是也渐渐习惯与这两个与众不同的锦衣卫攀谈了。

此刻,张鹏就在问询这车夫的家里人,便听见车夫说道:“大人有所不知,俺老家那里,七山二水一分田,实在养不起那么多丁口,无奈,俺只好随同乡人跑到应天府讨生活,今次这一趟,倒也能赚些铜板,糊口而已。”

张鹏枕着自己的双臂,看着有些昏暗的灵堂,又问道:“于翔大哥,怎不做些买卖?”

“大人说笑了,俺就是个庄稼户,有把子力气,哪能干什么买卖,填饱肚子就行了。”车夫于翔说道。

顿了顿,他又接着说道:“俺们同村人,有好些都下海了,只是俺怕被官府捉住砍了头去,这才跑到应天府讨生活。”

张鹏好奇道:“咦,还有人敢出海?”

“饭都吃不上了,有啥不敢的,只要躲着点,下一趟海,便能够家里丁口吃上个三年五载。”于翔羡慕道。

“想不到这海贸如此赚钱。”张鹏若有所思。

“那是自然,不过风险也高,俺就有个大小一起长大的好兄弟,也偷偷下了海,可是再也没见回来,不知道葬身哪里的鱼腹了。”于翔有些唏嘘,似是想起他那个发小兄弟。

“于大哥,可会水性?”陆良睡了一会儿,醒来突然问道。

“自然会水,便是那操使舟船,也是熟练的很,只可惜自从禁了海,手艺倒是有些生疏了。”于翔感叹道。

陆良此刻突然想起,这嘉靖朝,最著名的就是倭寇了,这倭寇之乱,据说都是因为日本本土幕府战乱而引得浪人武士流落到大明,一路烧杀抢掠。

此刻的日本,应当就是那传说中的“战国时代”,成千上万人的小规模厮杀,也敢称作国战,当真好笑,真是没有天朝上国的战国气魄。

这倭寇之乱其实质还是大明禁海所引起的,那些以海贸起家的大富商,难以为继只好下海当了海盗,正是三分真倭,七分假倭,具体的详情,陆良也记的不甚清晰,他只知道俞大猷、戚继光、胡宗宪等人平息倭寇,具体经过,自己却两眼一抹黑,一无所知,只恨自己平日里没有研究些史书,此刻双眼抓瞎,只能在这大明步步小心。

“于大哥,可曾见过大明的宝船?”陆良问道。

“这个倒没有,据说三宝郑公故去之后,那些大明宝船便也渐渐损毁,我爷爷那辈还有人见过,如今海都禁了,哪还有什么宝船,都是些小船,只能在河里耍闹耍闹了。”于翔说道。

陆良还想问些什么,于翔突然打了一个哈欠,想要睡觉了。

张鹏也已经睡过去了,陆良便停住问话,这灵堂静悄悄,院子中那马车停放在中央,拉车的马匹和其他马匹一起,栓放在一起,投喂了马料之后,也是趴在地上休息。

夜,渐深。

守在银车的锦衣卫校尉,也有人打起了酣睡,再熬一会儿,便有人接替他们,这一路风平浪静,是以他们都放松了警惕,互相靠着,在燃烧的篝火旁,不时低头,迷迷糊糊。

老人仓外,一处矮林中,有一个胖大和尚摸着自己的光头,观望镇子,身后跟着一个嘴角勾起邪笑的年轻男子,在这个男子身后,站着七八十个身着黑衣,手中提着单刀的人。

“大师,咱这些人,可是够?”王惠问道。

那大和尚借着月色观望陷入沉静的老人仓,说道:“绰绰有余,咱这些弟兄,都是凶狠之辈,百十个软弱无能的锦衣卫而已,杀他们犹如切瓜而已。”

“可是要现在动手?”王惠笑得有些邪性。

大和尚看了眼天空,说道:“再等等,等过了后半夜,再动手,记住,斩杀郑壁,才是正事。”

“大师,你还真信那李如意的话,放着八十万两银子不取,偏偏为了那一万两银子,杀那个锦衣卫?”王惠不解问道。

“你懂什么,如果不杀了郑壁,即便你我取了这八十万两,也没命可花,天大地大,咱们也只能逃往海外了。”大和尚说道。

“那李家竟如此恐怖?”王惠问道。

大和尚坐在地上,说道:“那是自然,你只当李家是个生意人,江湖上还有许多事,你都不知晓。”

王惠有些好奇,便又问道:“大师说些如何,也让兄弟开开眼?”

大和尚挥挥手,将王惠身后的黑衣人挥退了一些距离,便低声在王惠耳旁说道:“老子曾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