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294章 京试制科  南朝汉祚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理论上已都是可用的人才,只是中试者可以留京补入各部衙观政入职,未中者再入太学就学一年转州郡,而甲榜者有个更好的地位,但全都没有政绩,谁知道品行如何?”

江夷时年四十多岁,闻言抚须一笑道:“也好!三年磨戡下来,总能出几个才德兼备者,如此我等我也后继有人了。”

“江卿正是年富力强,此言却有些暮气啊!”刘义符哑然失笑,又道:“朕刚观阅了五份旧试卷,答题者言谈不俗,不知可作得准?”

“州试为朝廷统一赐发试题,虽为州学祭酒审题,但却是在任州牧主考,刺史府官员监考,应无弄虚作假的可能。而京试更是最终把关,若两次应考成绩相差悬殊太大,那就有理由怀疑,必须择日重考一次。若果查出作假者,必追究主考官相关责任。”

刘义符微微点头道:“这样朕就放心了,科举选才要逐步形成定制,新修律法应考虑到作弊轻重程度的量刑,即是学子、官员也不能对律法毫无敬畏。”

刘义符虽这么说,但其实也很无奈,这年头的士风是很豪放而宽和的,官员只要不是犯了大逆,或与朝廷对着干,不把上级文书或诏令当回事,一般都是贬谪或罚俸,甚至不用刑,被处死或伏诛那都是大罪。

六七天后,制科成绩优异的三十名士子名册及试卷就呈递进宫了,刘义符综合各学科成绩将甲一榜十名士子选定,其余退回国子学,并将勾定的十名士子答题试卷移交中书监存档。

随后本科录取学子名录也递进了宫内,仅录取了两百九十一人,竟有三成二的学子没有过关。到公布发榜的日子,既没有殿试,也没有走马游街,更没有当廷授官,赐宴就更没有了,一切都显得平平淡淡。

一个是科举制度还在草创试行阶段,另一方面是刘义符压根就不想故意拔高等阶差别化,搞出什么状元、榜眼、探花,一下使一甲中榜者身价百倍,然后未来的宰辅人选就只能在这些人中打转,这于皇权来说无疑是自缚手脚,极大压缩了宰臣的选择范围。

虽也有一甲、二甲、三甲和乙榜,但是他们之间的等阶并没有显著的差别,只要中榜都是“登仕”,不过授官级别、或留京、外放的待遇有所不同,只要勤勉任事,做出政绩来,七相、九尚书、七寺卿,这等高级别官职,大家都有机会。

韩非子有言: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迁官袭级,则官职大而愈治。夫爵禄而官职治,王者之道也。

自古以来把文章做得天花乱坠,书读得太多的总是心思深沉,内斗内行,外斗外行,却没什么实际治国的能耐,而起于基层小吏者多知民间疾苦,把中榜士人拔到无限高的级别,哪还有愿意下郡县为小官的,这就是无功而厚禄,赏罚不明,浮夸而不实际。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