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九章 来自西洋的威胁  明末悍匪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崇祯五年,十月下旬。

冬天如期而至,天气变得寒冷的起来。

以前每到冬天,人们总是感觉到畏惧,因为那意味着寒冷,意味着难以忍受的饥饿,许多人都是在冬天冻死、饿死的。

但是这个冬天,虎啸谷中所有人都不用再担心粮食的问题,房子也修建得很结实,不用忍饥挨饿,每个人都感觉特别的满足。

有饭吃,有房子住,能活下去,对他们来说就是最大的幸福。

虎啸谷内的聚义厅里,陈枫亲自设计了一座壁炉,请泥瓦匠花了三天才弄好。

壁炉烧起来之后,整个聚义厅也变得暖和了起来。

李常安与陈枫两人坐在壁炉边,烤着火,吃着酒菜,享受这难得的惬意生活。

酒是新酿的红薯酒,用陶壶盛着,架在泥炉,以少量炭火温酒。

比起大米或高粱酒,红薯酒偏甜,入口柔和,让人喝了还想喝。

李常安只喝了一口,就爱上了红薯酒的滋味。

“红薯真是个好东西,不仅让我虎啸谷百姓吃饱了肚子,就连酿出来的酒,口味也极好。”

“此物与土豆,要是早出现个几十年,兴许如今就不会饿死那么多人了。”

陈枫吃了一口土豆丝,又喝了一口红薯酒,平静的道:“徐光启,徐大人,军师知道吧?”

“知道,听说复出以后升迁为礼部尚书,如今想必已是内阁重臣。”

陈枫继续道:“其实,早在万历三十六年,徐大人就引进了大量西洋物种,其中就包括土豆、红薯、玉米这三样高产新粮食。”

“只不过,彼时京师高高在上的大人们,根本没人重视,农户对新粮食也普遍持怀疑态度,以至于二三十年过去,新粮食迟迟无法大范围推广。”

“自汉唐以来,国人愈发的狂妄自大,认为华夏地大物博,视西洋诸国为蛮荒野人,对西洋的一切都不屑一顾。”

“却不知我们眼中的蛮荒之地,亦是物产丰富,西洋诸国,亦在慢慢变强,如果我们再不重视,日后西洋诸国必成大患!”

李常安闻言皱起了眉头,道:“堂主此言,是否有些言过其实了?永乐年间,三宝太监也曾七下西洋,未曾听说过西洋有如我中原一般强盛之国。”

陈枫冷笑道:“那是因为他没能走得更远。”

“军师不会忘了,大明如今最强大的火炮——红夷大炮是怎么来的吧?”

李常安沉默了,陈枫所说的事情,颠覆了他的认知,但是又确实有理,让他无法反驳。

红夷大炮是从洋人手机买来的,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实。

天启六年,袁崇焕就是靠着红夷大炮,才能在宁远那座孤城里,创造了举世震惊的宁远大捷!

正是因为宁远大捷,朝廷才真正开始重视起红夷大炮的作用,并且开始仿制,以装备更多的地方。

陈枫指着盘中的土豆丝,道:“在西洋,有如此高产的粮食,又有红夷大炮这种战争利器,难道军师还认为,他们永远是蛮夷吗?”

李常安无言以对,他其实已经相信了陈枫的话,因为事实摆在面前,无法不信。

但是另一方面,他多年以来根深蒂固的观念,又让他潜意识里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

陈枫又道:“扯远了,喝酒喝酒。”

西洋东侵,那是几百年以后的事。

眼下,虎啸堂还很弱小,能管好自己都不错了,哪能管得了几百年以后的事。

两人碰杯,此时李常安却感觉再好的酒也变得索然无味。

当所有人都还在担心清军打入关的时候,谁也没想到,西洋已经悄然崛起了,这实在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这一夜,李常安躺在床上,横竖睡不着,他脑海中翻涌起各种各样的念头。

第二天一早,熬得眼睛通红的李常安找到了陈枫,道:“如何对付西洋诸国?”

陈枫没想到,昨晚喝酒之后的一番话,会对李常安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陈枫思索了一会,决定用后世一句有名的话回答他。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李常安又问道:“造火炮?”

陈枫点了点头,道:“不仅是火炮,还有火枪,以及各种火器,我们先学习他们,然后要比他们造得更好,威力更大!”

“我懂了!”

李常安得到了答案以后,整个人的精神也松懈了下来,他向陈枫行了一礼,回到自己的房间,倒在床上,很快就睡着了。

第三天,李常安又找到了陈枫,这一次,他的心态平和了许多,他想通了,对付西洋诸国,那是以后的事。

饭要一口一口的吃,眼下最重要的事,就是如何让虎啸堂变得更强大,以后才有能力做别的事。

“堂主,如今粮食充足,又是农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