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章  帝国之大明崛起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杨慎一家世代书香,爷爷杨春是湖广提学佥事,老爸杨廷和是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家庭良好教育加自身聪明好学,杨慎打小就是神童:七岁熟背唐诗,十一岁能作诗,十二岁时跟爷爷学《易经》,不到一个月背得一字不漏,还能拟作《古战场文》《过秦论》等大块文章,让老师家长都很吃惊;十三岁时他随老爸进京城,一路写了好多诗文,其中有首《黄叶诗》被“文坛领袖”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读到,老爷子激动得不行,“见而嗟赏,令受业门下”(《明史·卷一九二杨慎传),并昵称杨慎为“小友”。

小杨春风得意到了二十一岁,参加科举会试,遭遇了平生第一次“大衰”。当年会考,他本已经被主考列为第一,不料“主考办”的蜡烛突然出糗,烛花滴落到小杨的答卷将其烧坏,导致杨慎名落孙山。列位看官会想,以杨慎这么硬的后台,“主考办”的大楼都会被人烧了去,可事实人家杨慎没有闹事,而是怀着“命苦不能怨政府”的决心,复读三年,终于在正德六年,24岁时,殿试第一,考中了状元,授翰林修撰。

刚出道的小杨很出风头,一次正德武宗皇帝问钦天监(管天文的部门)及众翰林学士:“星有注张,又作汪张,是何星也?”大家被皇帝的突然袭击全部考倒,无以对答。独杨慎从容回复:是二十八星宿中的柳星!并历举《周礼》《史记》《汉书》等经典加以阐述,活脱脱一个“人体谷歌”!

可惜正德皇帝欣赏他没多久,就开始讨厌他了。因为杨慎为人太正直,他任太史期间修撰《武宗实录》,从不拐弯抹角,颇有海瑞的作派,而正德皇帝朱厚燳,偏巧又是个很黄很暴力的主,不爱读书,不理朝政,设“豹房”日夜宣淫,还带着宦官外出乱嫖,玩寡妇,甚至玩孕妇。杨慎气不过,于正德十二年(1517)呈《丁丑封事》,直谏正德“轻举妄动,非事而游”,可朱厚燳根本不理,荒政依旧。状元郎实在看不下去了,写了首《西江月》,词曰:“紫塞朝朝烽火,青楼夜夜弦歌”,请了病假,辞职回乡。

直到正德十六年(1521)朱厚燳酒色暴毙,堂弟嘉靖朱厚熜继位,杨慎才回到翰林院重新岗。这次岗,杨慎升任“经筵讲官”,在大殿里给皇帝大课,可他爱直谏的毛病还没改。一次,本来已判死罪的贼宦张锐、于经等人,靠着大把金银行贿,让嘉靖破例赦免了死罪。杨慎“讲大课”时,特地选《尚书·舜典》教训皇:“圣人设赎刑,乃施于小过,俾民自新。若元恶大奸,无可赎之理。”(《明史·卷一九二杨慎传》)大意是:圣人给人赎罪是针对小过,大恶人是不能姑息的。嘉靖听了很不爽,从此常借故暂停“公开课”。杨慎的麻烦还没算完,此后的内阁“大礼议”中,杨慎再遭大难。事情是这样的:

正德皇帝由于没生儿子,所以嘉靖是以“兄终弟及”的方式登基的。按照历朝规矩,嘉靖要先过继给伯伯宪宗,并改称自己生父为叔叔(“皇叔父”)后,才能登基。没料到15岁的嘉靖很有主见,不但直接登基,而且在即位六天后下诏,议定生父“兴献王”为“皇考”。这可就乱了规矩,朝里立刻分为“皇统”、“家系”两派大讨论。杨慎和他老爸杨廷和等大臣坚决维持“皇统”,反对“兴献王”称“皇帝”。这“大礼议”一吵吵了3年(之后还不停地吵,竟然被杨慎他们吵成了一个显学——“训诂考据学”),嘉靖三年(1524年),杨廷和吵累了先退休。这时候张聰、桂萼等一批“马屁精”抓紧时机,跳出来主张在“宪宗”与“武宗”之间,加入嘉靖的亲爹为“睿宗”,嘉靖闻听乐开了花,立刻下诏同意。

这下“皇统派”不干了,七月十五这天,杨慎率领了230位大臣,跪在金水桥的左顺门前痛哭请愿,杨老师还激动地大喊:“国家养士一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嘉靖两次传旨不退,便下令抓了挑头的八人。一时间百官不满,哭得嗷嗷儿的,声彻宫廷。嘉靖一瞧,嘿,“鬼节”还真闹鬼了,恼羞成怒,逮了所有闹事者,除两名大学士免予处分之外,四品以扣工资,五品以下打屁.股——“廷杖”,180多人在朝廷当场脱了kù子,用da棒子打屁.股,打得血ròu横飞,当场打死17个。杨慎老师因为闹的凶也被打,12天内被打了两次,直打得欲仙欲死,死完再死,屁.股都打平了,最后充军云南永昌卫(今云南保山县),这一年杨慎37岁。

杨慎二十一岁时,参加会试,主考官王鏊、梁储已将杨慎写的文章列为卷首。不料烛花竟落到考卷烧坏,以致名落孙山。遭此意外的打击,杨慎并没有灰心失望。经过几年的刻苦努力,杨慎终于在正德六年(1511年)二十四岁时,殿试第一,考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从此,杨慎正式登明朝政治舞台。后因母亲去世而回乡守丧,服丧完毕后又出任翰林修撰。杨廷和在朱厚燳驾崩、朱厚熜未至时,曾总揽朝政(代理皇帝)共三十七日,他裁撤许多冒滥军功的官员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