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八章金州送信  帝国之大明崛起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明朝时高丽的义州(新义州)、安州、铁山一带,汉人占了居民百分之七十,高丽人只有百分之三十。

五月二十五日,金州。

已经进入夏季,但是金州位于北方且沿海,所以气候依然凉爽,来自南方的于小六等人感到非常舒适。

吃过早饭,于小六等三人汇同钱百万一起进了城,钱百万带了一车绸缎货物,于小六携带的密信、弓箭、手枪、短刀等都藏于车中,如果今日不能送出信件,就要住在城里一夜。送信的弓箭是江城特制的,个头小,只有二尺多长,弓弦摘下,可以折叠,所有零件装在一个袋子中只有一尺多长,便于携带。

城门处,明显感到与内地大不相同,守门兵丁多,且盘问搜查甚严,也不知历来如此,还是突然紧张。遥望两边城墙,旗帜一片,亦有兵丁巡视,他们的计划是,得手之后晚间爬城墙出城的,所以特别留意城墙的情况。

进城后与钱三爷分手,并嘱咐钱三爷,不管生意好坏,晚饭前必须出城,不能逗留城内。钱百万见他异常严肃,也满口保证,绝不出差错。

于小六三人在城内到处游逛,侦查地形,进酒馆喝酒吃饭混了不少时间,为的是怕大街逗留过久引人注意。除了侦查地形外,更重要的是出城的路径和金府的位置。于小六是从南门进城,进城前已经知道金府靠近南门偏西。

可巧碰了一队迎亲的队伍,城里街道本来不宽,这迎亲队伍人多,看热闹的也多,挤挤chacha的填满了街道。于小六巴不得有这么个机会,立刻混入队伍,从喜娘手中要了红绸子砸在头,跟着队伍走。这迎亲的队伍并不是走快捷的近路,而是绕着城里的主要街道兜圈子,本来不大的城市,几乎主要街道都要经过,这才显得热闹,有气派。可可的这队伍就在金府门前走过。于小六尽量模仿着辽东的口音问身旁的一人:“这嘎达可是金府?”那人极不耐烦的说:“这里只有一个高丽大官,当然是金府,你睁眼看看!”于小六一看,果然门挂的大红灯笼面有“金府”二字。于小六笑答:“我不认字。”

这时,身边的特务任根伢小声说:“头,现在是机会,把密信射到大门,这么多人,也找不到谁。”

“不可!高丽人现在国内动乱,他们是来避难的。任何亊都小心翼翼的,他们如果报官这是前线城池,大队兵丁出动很容易,把城门一关,我们几个外地人就危险了。”

跟着迎亲队伍混了一个多时辰,城里的主要道路也摸熟了,三人离开了迎亲的人qun。现在就差出城地点了。金州是山城,城里城外都有山,所以他们就找山地附近的城墙,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找到一处沿山坡的城墙,从城里城墙就是一个小坡,几步就跨去了。他们隐蔽在树丛中观察很久,这里也有巡视的兵丁,差不多一个时辰(两个小时)能巡视一遍。看看天色大概是末时(下午4点),于小六决定,在附近找一处小酒馆,喝酒吃饭混时间,一直等到天黑。

本来混时间最好的地方就是茶馆,到过东北的人都知道,即便辽城、城、白城这等大城市里,想找个茶馆很难。原因是东北天气寒冷,整个冬季有半年时间,冷嗖嗖的坐着品茶实在不是味道,因此,茶馆少,酒馆多。在金州码头因为南方客商多,所以才有一个很大的茶馆。

到了戌初(晚7点),天色刚刚擦黑,由于北方纬度高,日落较南方要晚一些。三人装作醉酒的样子,结了酒钱,来到一个僻静处,换事先准备的黑色衣服,这时天色已经完全黑了。于小六派漆十三到日间观察出城的山坡,继续观察,做出城的准备,自己带任根伢,向金府走去。

金府的戒备还是比较严密的,按照日间侦查的地形,他们要到一处与金府隔了一条街的一个小巷,这里到金府的直线距离不足三十步(约40米),面对的是金府的后院,抛射弓箭绝对没有问题。到了地点,见左右没人,于小六指着一棵树对任根伢小声说:“!”任根伢像猴子一样悄无声息了树。于小六拿出绑好密信的箭,用火柴(工业园已经生产火柴)打火点着了面的火种,搭弓箭,向金府方向全力抛射出去。只见流星般的一个亮点直奔金府而去。待到亮点消失不见时,任根伢利索地从树溜下来,只说了两个字:“中了!”,两人撒腿就跑,直奔出城地点而去。

箭杆点燃火种,目的是容易被人发现,否则,夜间射进院子里一只箭,容易被人忽略,达不到送信的目的。

到了出城地点,会和了漆十三,漆十三说:“巡查的刚过去。”于小六一拍漆十三的肩膀说:“!”漆十三手拎一条带挠钩的绳索,直窜出去了城墙,搭挠钩,抛下绳子。

于小六见一切顺利,正准备跟,一条黑影直扑漆十三而去,于小六、任根伢大惊,直跳起来,也跃了城墙,却见漆十三已经压在那人身,单腿顶住那人的后背,一只手反剪了他的胳膊,另一只手紧紧捂住他的zuiba。于小六连忙扯一块破布堵那人的zuiba,奇怪的是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