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1章 干伟大的事  山野自耕农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作为伟大的劳动人民,自然要干伟大的事情。

所以,一番鼓舞人心的演讲过后,秦川把这些人带到了工地。

在小渔村人来之前,秦川已经让窑长阿三带人把两边山上的草木柴藤都给清理干净了。

反正土窑子,烧什么不是烧。

夷州岛虽然地处热带地区,但也不可能一年到头都是丰水状态,再过个把月就要进入枯水期了。

现在要做的就是把水寨两头靠山处的地基打好。进入枯水期之后再在浅滩上面施工,实在不行就用沙袋填河,反正西江的水流也不湍急。

至于西江中的中心地带,水深超过十米,就连填河都做不到,只能用圆拱桥的方式跨过去,然后再在圆拱中间设置水闸,当做水寨的出入口。

这个想法,简直完美。

只是这中间的跨度,额……因为第一锹土都没有开挖,秦川暂时还没计算出来。

至于水寨设计图,这涉及到了复杂的力学知识,秦川表示自己很头大。所以,就按照经验主义去搞吧,大体上应该不会出现垮塌事故的。

先打地基,说不定到时候灵感迸发,知道怎么去计算圆拱的受力了呢。

杀鸡拜神,然后秦川亲自下场开挖第一锹土。

一两百人同时施工,动作相当之快。泥土很快就被掀到一边,露出下面的大石头。

这些石头深埋地下,不知道大小,只能锤敲錾凿,开挖的进度一下子就慢了下来。

叮叮当当的敲打声此起彼伏,山鸡野鸟扑簌着翅膀,被惊飞一大片。

热火朝天,果真是热火朝天。

见识了小山谷的伙食之后,小渔村这些人一个个干劲十足。

这里吃好喝好,只要肯下力气还能分配房子。老有所养,幼有所教,天底下恐怕再没有比这里更好的地方了。

没看见老鱼头来了之后,整日田间地头瞎晃悠,跟黎老正两人有说有笑的。

湖边的造船工程也被启动了,之前砍伐的木材经过小半年时间的晾晒,已经可以做成板材了。

老鱼头打了一辈子鱼,对于造船也颇有心得。所以,他的任务就是跟阿海他们几个互相商量着干,争取早日把大船弄出来。

说是大船,就一定要大。就算比不上柳家商船,那也不能比海贼的小。

这样,相遇的时候才不会被对方居高临下压着打。毕竟不可能一直在船上准备桐油,投机取巧的事只能偶尔做做,最终还是要靠硬实力。

秦川虽然见多识广,但受限于自己所学,很多东西也都是经验累积而成。真要让他找到理论依据,还是有点难的。

所以,从穿越到现在,他都没有搞出来什么理论成就。

而且,就算拿出来也没用,基础设施太差了。只好以实用主义代替理论知识,实现短时间内的快速发展。

这样做,前期效果明显,但是后期弊端也大。具体可以参见古代科技史,近代虽然紧追猛赶,但理论建设方面还是有所差距。

回过神来的时候,河道两岸已经被清理出一两公里的坡面。以之前选定的地方为起点,上下各自延伸了一公里的距离。

往上到达了湖泊的入口处,往下也差不多到了西江在山脊的拐弯之处。

鱼大跑过来,问道:“先生,河岸已经清理干净了,我们接下来怎么做?”

秦川:“按照计划来吧,打好地基,然后对河岸进行加固。沙土松软,开挖的时候注意安全。”

得了指令,鱼大急忙跑回去,然后几人各自带着队伍分段施工。

河岸两边的沙土非常松软,才挖下去没多深就已经开始渗水。

“大哥,出水了。”

“出水怕什么,这么热的天,出水不是正好凉快?”

说完,鱼大接过铲子直接跳到里面,连泥带沙带水往上锹。这点小事算什么,以前出海的时候,可比这艰难多了。

有鱼大带头,大伙都噗通噗通跳了进去,浑身泥浆,像个泥人。

三天后,两公里长,深达丈许的巨大壕沟总算是开挖完成了。不过现在的壕沟是看不到底的,全部都被渗水填满了。

甚至于,还能在里面看到鱼虾和螃蟹。

因为没有碎石机,用石浆浇灌是不可能的。所以,秦川让他们直接从山上把石头翻下来,随意敲打敲打,能够塞进地基的壕沟里面就行了。

铺一层石头,就倒一层的水泥粘合加固。反正这种具有特色封建主义的工程建设,是不需要太过于精益求精的,只要能用就行。

质量不够,那就体型来凑。所以,水寨的地基是又深又大。

这么厚实的地基,就算里面填充的是土石,也能够用一代人的时间了吧。

想想后世大建设时期,多少水坝都是用黄泥巴垒起来,然后再用木桩子擂实的。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