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章 赐名  皆为汉土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刘辫的好感,可以给自己带来能力的提升。

这是顾盼猜想的答案。

兴许真有所谓帝王龙气一类的增益,能够帮自己提升能力。

不知是否是冥冥注定,自己在这乱世的命运,似乎已同这个死期将近的废帝联系在了一起。

作为东汉唯一被权臣罢黜的皇帝,只要他一日不死,这世上就绝对会有一批拥趸追随。

只是如今,龙困浅水难入海。

“有没有机会把他带出去?”

顾盼摸着光滑的下巴思索着。

天色渐晚,月色被浓云遮了大半。

今时的洛阳城,空中总是弥漫着强横又野蛮的烽火气息,是源自西凉铁骑、大漠孤烟的味道。只不过对于来自24世纪的顾盼来说,已算得上清新怡人了。

顾盼点燃灯盏,又生起来一炉火,正闲得无聊,忽听墙外传来动静。

接着,一个躬着身子的小宦官走了进来,看到顾盼脸上那副蛤蟆镜先是一惊,而后快步上前道:

“顾公公,今日……”

“咳咳!”

“公公?”

“没事,你继续。”

小宦官又偷偷瞥了一眼那遮住顾盼双眼的奇怪物什儿,只觉得顾公公藏在镜片下的双眼比往日更加深邃锐利,当即答道:

“回公公,小人收到各处回报,今日宫中并无异动,只是方才那魔王又留宿后宫之中,众人皆是敢怒不敢言。”

顾盼品了品他的话,又看了看这张似曾相识的脸。

“你叫三宝是吧。”

“是,公公。”

“可有姓名?”

“小人姓郑,只有小名,并未起名。”

顾盼点头示意了解,而后起身道:“依你之见,如今我身边,有几人可堪信任?”

宦官三宝思索一番,道:“除我之外,童寺人、高寺人、王寺人、刘寺人、魏寺人、李寺人、袁寺人等,均对公公忠心耿耿!”

“嗯。”

权倾一时的十常侍,随着张让等人投身黄河而告终,而皇宫内外,先前更是被袁绍等人一顿血洗,此刻群阉无首,犹如一盘散沙。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不抱团取暖就容易冻毙风雪之中。

顾盼之前身因为背景、能力和魅力,倒是得了不少宦官宫女投靠跟随,趁着十常侍倒台,在稀稀落落的后宫中也算是立着一面旗帜。

只是随着少帝被废,眼见大厦将倾,麾下人手亦随之散去不少。

三宝给出的人选,和前身脑海留下的印象几无偏差,说明这些人的确忠实可靠。

“那便把他们招来吧,一起吃个饭,告诉高寺人,想办法带点好的来。”

高寺人,就是负责宫内膳食的内官,刘辫的饮食一直由他来负责,也是顾盼手下的铁杆。

三宝小太监领命而去,不多时,便有七人整整齐齐站在他面前,年纪大者约有三十出头,年龄小者只有十岁上下。

过了一会儿,一个略显肥胖的男子捂着红肿的半边脸也进了行列。

顾盼戴着蛤蟆镜、翘着二郎腿,拉满的逼格给这个时代的几人以强烈的冲击,只不过有人敬畏地低下头,有人则好奇地打量着。

“诸位,都是我顾某的心腹之人。”

顾盼在心中将人名姓一过,突然灵机一动。

虽然不知道这个时代和自己熟悉的历史有多大差别,不过即便经过了魔改,基本的逻辑都是一样的——

在如今的世道上,不是每个人都有名字的。

“童寺人?”

“小人在。”

童寺人抱拳而出,端的是一副威武样貌,只可惜……缺了点胡须。

“不错,粘上胡子说是童渊我也信。”

顾盼走上前去,轻轻拍拍他的肩膀,“可有名字?”

还未等他回答,顾盼接着又道:“你,还有你们,可需要我来起些好听名字?”

脸上是让人如沐春风的微笑,可话里却透着不容拒绝的凛冽。

顾盼也不知自己这个十岁的高中生是如何做到如此得心应手的,又或许,这正是前身的拿手好戏。

在古代,十岁的年纪早已告别了童稚。

十七岁的霍去病,已是两出定襄,功冠全军,等到十九岁,更是三征河西,开疆拓土。

十岁的孙权,正式从长兄孙策手中接过江东基业,开始了自己长达五十余年的统治。

更小些,十四岁的李世民,已经在雁门关前纵横来去、驰骋救驾了……

正史尚且如此,何况这已经魔幻化的时代?

“小人愿意!”

几人或犹豫疑惑、或果断欣喜,最后终是全部下拜。

“好!”顾盼抚掌,“童寺人,你便叫童贯!我观你已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