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5章 一位影评人de勇气  从影评人到文娱大佬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晚上10点整,观影指南第二期准时开播了。

实在没法知道有多少观众在等着收看,不过全国大多数的影评人应该都已经打开了电视机,毕竟这是国内突然出现的尺度最大的影评节目,没有之一。

片头刚播,李妈笑道:“来,大家先封牌,看看我儿子在电视上的样子。”

李礼默默地吃着葡萄,调了调音量。

电视内,片头刚过,一身西装的李礼便出现在了画面里。

“大家好,欢迎收看这一期的观影指南,我是您的好朋友李礼,本期我们的主题叫做‘佳片有约’。

之所以改变风格推荐佳片,并不是因为我们迫于某种压力而有所收敛,而是要在枯萎丛生的荒地里开垦出一片净土来!

因为我们相信,打击‘丑’的重要手段,是要树立起‘美’!当优秀的作品愈加得到关注,可耻的烂片也许会渐渐势孤。

看到这儿,李妈猛然回头看了儿子一眼,“我怎么觉得这味儿不对啊?”

李礼忙道:“您别急啊,说了是佳片推荐了,您接着看啊!”

李妈的视线重归屏幕。

“首先我们要介绍的这部影片,在今年夏天火爆荧屏,便是这部现实题材佳作我不是药神。

这部作品自点映开始,便获得了一致好评,甫一正式上映,在大把大把赢取观众眼泪的同时,成功收获了各方赞誉,成为本年度口碑最高的华语影片,甚至被冠以现实主义题材扛鼎之作!

但这部‘扛鼎之作’并非完美无瑕的,仿佛是断臂的维纳斯一样,也是有着先天不足和缺憾的。

和其他那些对我不是药神一味赞美褒扬的影评节目不同,我们先从这支‘断臂’谈起。

这部电影改编自真实事件卢勇假药代购案,影片聚焦慢粒白血病人,对天价药及人性进行了讨论

我们欣赏影片直面现实问题的勇气,但将道德舆论压力完全施加在药物研发厂家身上,是不正确的。

接下来,节目内的画面由电影内容转向药品生产流程画面,李礼向观众们大概讲述了制药厂家与天价药的关系。

其实,一款特效药的研发成本和时间成本是远超人们所想的。一款药物研发周期长达十年以上,并极可能失败而胎死腹中,这也是药企要承担的极高风险。

罕见病的特效药,通常目标用户群体极其有限,药厂不仅仅要在他们身上获得利润,还要为下一种药的研发贮存资金,甚至是弥补以前药品研发失败的资金窟窿,这是天价药诞生的一方面原因。

数据统计,1997年至011年间:

辉瑞:新药批准数量14个,总研发费用108亿美金;

强生:新药批准数量15个,总研发费用883亿美金;

阿斯利康:新药批准数量5个,总研发费用590亿美金;

而017年乌克兰的gdp才1043亿美金!

药品研发本身就是一个普通资本根本不敢碰触的领域,项目一旦失败,几十亿甚至百亿美金瞬间打水漂。国内也是基本没有创新药的,绝大多数是仿制药。

不过盗版的成本就太低了,而且还无需为患者的安全负责。

从药企的角度分析天价药,是最直接的。但天价药之所以高得如此离谱,其背后的问题远不止于此。

天价药价格之高,是各方面博弈的结果。我们对患者抱有最大的同情和感同身受,但把过错全部指向药企,使之成为唯一的替罪羊,这是有失公正的。

至于天价药价格之高,所涉及到的更深层次的方面,李礼也是一语带过,不敢深谈。

我不是药神道德之剑仅仅扎中药企,而不做任何深层次的挖掘和分析,没有别的原因,它只!能!这么拍!这也大大限制了影片的深度。

电视内:“这部影片在人性上有着一定的挖掘,但在天价药成因的源头上却极失偏颇!注定了这是一部赚足了眼泪但深度受限的作品。

但是,我们也要清晰地知道,在饱受掣肘的华语影片市场中,这种偏颇无疑是不得不出现的妥协。我们要理解,这种‘偏颇’不是主动作恶,只是被动装傻。

在国内影片环境下,电影可以达到的优秀,它都达到了,但它本可以更好,只是这个时代并不许它更加优秀。”

唰!

客厅内,来打麻将来看节目的老妈的好友,全部回头惊诧地望着李礼。

“小礼,你太敢说了吧?”

“不是主动作恶,是被动装傻?天啊,你这是直指电影审核啊!”

“你这孩子胆子太大了,虽然的确是这么回事儿,但别真在电视上说啊!”

李礼笑了笑:“没事儿没事儿,我这是‘隐喻’,大家明白就成。”

滴滴。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