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一章 惊鸿一瞬  带着崇祯去流浪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冬去春来,万物复苏。

三月中旬,往常已到耕种的季节。往年这个时间,农夫在田间地头忙碌地梨地、播洒种子。

但是崇祯十七年的早春,北京郊外的耕地上,却没有半点人影。

土地干裂,满目榛荒,除了田地中偶尔蹦出的几只野兔,和树上偶尔乌鸦的叫声,没有半点生气。

显然,这片田地已经荒凉很久了!

看形式,以后很长时间,可能还要一直荒凉下去!

在坑坑洼洼的官道上,一排车队徐徐向东驶去。别看这车队看着很长,足足有10多辆,但是却一点都不起眼。

因为这些车全是驴车,而且都没有车棚。

随行的人也没有带武器,在通向通州官道上,这样的车队很多,很少引起人的注意!

坐在头车之上的正是朱慈炤。

在离开北京之后,为了防止闯军疑心,他让车队先向北走了几十里路,确定没有“尾巴”跟踪之后,一行人才开始东行。

由于驴车速度较慢。走了一天,还没走到通州。

官路颠簸,连续行几十里路下来,崇祯已经非常疲倦。

看到一路上的破败景象,崇祯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大明怎么会是这个样子。在奏章之中,各地这里一个丰收,亩产小麦3千斤,那里天降异象,天空中又呈现龙凤吉祥天象。

这里官员奏报,黄河之水已多年不泛滥,那里进谏,江南又出现一个神童,3岁熟读四书五经,能够轻松吟诗作画。

夹杂着,朝鲜、安南的使团,接连进京献贡,呈现万邦来朝的画面!

以至于,崇祯认为反贼作乱,是因为他们天生有反骨。天下的农民生活还是富足的。

正因感觉百姓富足,崇祯才会放心地加三饷。这辽饷、剿饷与练饷最终成了压倒大明的最后一根稻草!

要是知道,百姓已经苦不堪言,崇祯说什么也不敢加三饷!

眼前景象有一点富足的样子么?这时崇祯才真正知道,奏章里的世界,与真实的世界,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一个天堂、一个炼狱。

一个是谎言包裹的蜜糖,一个是真实世界的苦果!

回想到百官一个个争相献媚的样子,崇祯就觉得恶心、失望,一股内火烧得他肝肠寸断。

现在,正处于小冰河期,冷风袭袭、乍暖还寒,崇祯乘坐的驴车,还是一个敞篷车,不久崇祯就着凉了。

在内火和外寒的夹击下,刚过中午崇祯就一病不起,身上一阵冷、一阵热,不断地说胡话。

众人还在担心崇祯的风寒,突然听见后面一阵马蹄之声,足足有几十骑,越来越近。众人回望。在京城方向有一股骑兵快速追过来。

李若琏心中大叫不好,“不会是追兵吧!”

三息的功夫,马队已经来到距离崇祯的车队不远处。只听领头之人,一身劲装,身后背着一个火铳,看打扮像是一个江湖人士。

一看就是一个狠角色!

骑马的人一面拼命拍打马的屁股,一面大喊:“让开,让开,让开一条路”!

这伙人由20多个骑马的家丁开路,后面是两辆马车。

朱慈炤一行人,赶着敞篷的驴车,手中都没有兵器,看起来就像是一伙逃荒的难民。这样的车队,在路上见过很多,所以完全没在意。

众人将驴车,稍微向边上赶,让出一条路,让这股人马过去。

周皇后、袁贵妃抱着昭仁公主,与崇祯坐在第一辆车上,赶车的是朱慈炤。看到快速驰来的高头大马,他们乘坐的驴车受到惊吓。

突然这驴尥一个蹶子,车猛的一颠簸,昭仁公主正坐在车左侧的帮子,一下子就从车上跌落。

战马飞驰而来,前面骑马的男子,想停住已经不可能。

眼看着,这战马就要踩到昭仁公主,吓得她闭上眼睛发出一声惊叫。

骑马的男子也闭上眼睛,不知所措!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个青色的身影突然出现,一把抱住昭仁公主,纵身一跃,跳到官道的左侧。

骑马的男子,看掉落在地上的小姑娘没事,向朱慈炤一拱手,“兄弟,好身手。我等赶路匆忙,刚才多有得罪,对不住了”。说罢,不等朱慈炤回礼,他再次抽打马鞭,头也没回,快速向前驶去。

李若琏暗骂,“太霸道了”。

若是平时,他早就发怒了,现在手下的人全部扔掉兵器,而对方20多骑,看起来各个都身手不错。真的打起来,自己一方占不到便宜!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还是忍了吧。

虎落平阳被犬欺!

更何况看架势,对方还不是犬!

20多骑,飞驰而过之后,跟在后面的马车停了下来。

只见,一个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