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章 大乾  这届父皇不好带呀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又到了动物交配的季节......咳咳

大乾国都奉天都内各种建筑鳞次比节,四条主街道使得主城泾渭分明,错落有序,从上空看街道并不像传统的“井”字形分布,而是构成的“丰”字。

大大小小的建筑让整个城看起来恢弘大气又不失人间烟火气。在奉天中轴线上的最顶端便是大乾皇宫,定眼望去皇宫庄严肃穆,一股大国风范扑面而来。

中轴线再往前就是长乐街,自古以左为尊,左边是诸位皇子和亲王的府邸所在,右边则是一二品大员的住所,至于其他官员就没有资格住在这。至于京兆府和六部则就在这些所谓贵族住宅前面左右分列。

再往前就是CBD了,承东西分布,这里的以街道划分,以某某坊来命名。什么什么坊可不是后世的娱乐场所名称,而是管理区域名称。

奉天都最为著名的就是就是永兴、永宁、永安、永和这四大坊,这几个地方就是奢侈品聚集地,并不是说穷人不可以来,只是没有一定的资产在这里消费不起。

再往东西就是东市和西市,这里的东西就很平民化,当然也是很廉价化,都城的平民也都以东、西市为中心呈卫星式分散。

奉天都城占地50万亩,这仅仅是占地面积,毫不夸张的是从南头走到北头整整十二个时辰也走不完,九门十二楼,九门是指出入都城的城门皇城的门不算在这里面,从主城门来说分别是大兴门,左右距离九里地分别是延平门和延兴门。

西边城门为崇德门、立政门、长业门;东边则是和平门、和兴门和宣阳门。其他布局我们文章讲到在赘述。

大乾国开国并不长久到如今的乾兴帝也不过是第二代皇帝,既然开国不久自然不是传承而是侵略,也不能说是侵略因为子民还是那些子民,只不过是换了人当统治者而已。

太祖皇帝当时也不过是个二字王,和一些国家灭亡史差不多,当时宁国皇帝不学无术、好酒好色,自然无心管理朝堂,无心朝堂就得找心腹,有了心腹就得给权力,心腹有了权力就想要更大的权力,想要更大的权力那么就得触及其他人的权力,触及了其他人的权力那么......所以当时的皇帝就下令“削藩”,俗话说的好“哪里有剥削,哪里就有反抗”。

所以太祖皇帝联合另一个藩王,磕头结拜、歃血为盟,两人打着“清君侧”的旗号,率领各自五万军队一个从南一个从西开始北上,边打边招兵,边打边买马,等到打到当时都城盛京时太祖皇帝和另一位藩王已经拥有了合计一百五十万兵马,后面就是大军压境血洗皇城。

而两位王爷谁也没有带,进入了皇城的一间屋子里,并命令五里外不能有人,整整三天,没有人知道这两位说了什么,谈了些什么,三天后,两人并肩出门,又开始四处征战,以战养战。

宁国也整整十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的第一统治者,宁国历三百二十一年,两位藩王整合周边五个诸侯国,将版图扩大到之前宁国的一倍有余。

同年末,两位藩王在渭水河畔签订国土划分协议和友好互不侵犯协定,划定以渭水宁岭为界,往北以太祖皇帝为尊,以南是另一位藩王的地盘,至此宁国土地暂时也结束了连年的战乱,两位也开始整合自己的地盘,休养生息,两位藩王也先后称帝。

宁历三百二十二年年初一另一位藩王昭告天下称帝,建立魏国,年号为胜业,称崇胜皇帝。

同月十五日太祖皇帝宣布为帝,改国号为乾,年号为永平,改盛京为奉天都,称乾永皇帝,立长子乾怀安为太子,初柠王妃为皇后。

在乾永帝上台后,颁布各项利民政策,减负减税,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大乾子民也在官府的帮助下慢慢恢复农作。

永平十年,大乾国力也日渐强盛,与兴国互通商贸,此时的乾永帝也已经六十有七,连年的征战使得乾永帝身体暗伤淤积,身体上和精神上也是渐渐跟不上,这也让诸位皇子开始对大殿上的那个位置有了各种各样的心思,朝堂之上各大臣也是各怀心思,以太子、四皇子和六皇子为首的三个党羽派系开始了的明争暗斗。

永平十四年太子以雷霆之势力压四皇子和六皇子党羽,四、六皇子党羽被死的死,入狱的入狱,流放的流放。乾永皇帝也是心知肚明在自知大限将至,在朝堂之上直接宣布了自己死后的继位者为太子,太子开始监国之后就不在过问国事。

永平十六年春,乾永皇帝驾崩,太子乾怀安继位,称乾兴帝,改年号为长兴,大赦天下,立太子妃纳兰为皇后,因为自己的夺位之事所以暂时并没有立太子。

兴帝继位之后也是兢兢业业,稳定局面之后就开始从中央到地方开始整治贪官污吏,对冤假错案从新审理,一时间万民歌颂,大得民心。

十年励精,大乾百姓也是安居乐业,大乾从开国至今都是以武立国,文化教育发展并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