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章 叔父的忠告  大明山河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陈陵看来伤得不浅,陈国康请了四个大汉才把他抬下山来,寺里的这帮僧人看来都不是省油的灯,陈陵不止可以如愿坐马车,还能在床上安睡一个月了。

对于其父而言,受伤尚在其次,丢脸才是最要命的,今日上山的人,不少都来自显赫名家,儿子在光天化日之下触犯佛门戒律,差点下不了台,这事很快就会成为京城无聊之人的饭后谈资,想到此,陈国康恨得咬牙切齿。

为了减少陈陵的痛苦,马车尽量缓行,伯母很是心疼,让云儿悉心侍候。马车前面是两匹同样缓行的高头大马,陈威与伯父并髻而行。

陈威看了看叔父冰冷的脸庞,打消了与其闲聊的想法,他在思考叔父是如何在短时间内从藏经楼穿梭到了潭柘寺的前门,据他的观察,从前堂到后院必须要经过东偏院,他和那个圆脸和尚以及另外一个看不到正脸的人究竟在干嘛?

此时猜想是不会有任何结果的,这个表弟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打掩护这种事比起陈七可差太远了。算了,不想也罢。

不多时,他的脑中又浮现出了另外一个身影,那位卓尔不群的黄公子的一瞥一笑,一言一行,都给陈威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叔父几人的密谈,是否和这位黄公子有关?思来想去也没法理出个头绪。

陈国康在一旁也是满肚子的疑问,刚才还在为儿子的事恼恨不已,这会儿看到一侧的侄子悠哉悠哉,立马就猜到了一二。

不过陈国康是那种不轻易显山露水的人,并没有第一时间苛责于侄儿,因为他突然意识到,这个侄儿绝不再是过去自己所认识的那个懦夫。自那天儿子在兄长家受辱之后,他就换了一种眼光来看待自己的侄儿。

见侄儿沉默寡言,陈国康率先发话了:“威儿,今儿怎么有闲情上山拜佛了?在老夫的印象中,你可不是那种虔诚信佛之人。”

陈威回道:“叔父谬矣,侄儿虽然不喜拜佛,心中却住着佛祖,侄儿还是一心向善的。但不知道叔父为何上山?据父亲讲,您也不怎么喜欢拜佛。”

陈国康笑道:“这一点上,咱叔侄俩可是出奇地相像,你我都不喜入寺拜佛,心中却都住了一个佛啊!老夫此次上山,一来是为你父亲祈福,二来则是拗不过你姨娘,要给陵儿求一道平安符。为此,老夫不惜在佛前捐了二两银子,以求佛祖保佑我们陈家兴盛昌隆。”

陈威道:“叔父真乃慷慨之人,侄儿是没法和您想比了。”

陈国康说道:“长江后浪推前浪,你父亲和我这一辈人已经慢慢老朽了,你们晚辈终究要挑起家族的担子,掌好舵才是啊。”

陈国康说得真切,陈威听到耳里却不以为然。

陈国康继续说道:“老夫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陈威道:“叔父但说无妨,侄儿洗耳恭听。”

“前两日与你父亲谈及你的婚姻大事,听说你对这事很是抗拒,不知可有此事?”陈国康谨慎地问道。

陈威回道:“此事不劳叔父费心,侄儿自有主张。”

陈国康道:“听叔一言,自古儿女婚约,受之父母,无论愿意与否,你都绕不过你父亲这道关口。不过事情也不是没有转圜的余地。”

陈威来了兴趣:“叔父有何妙策?”

陈国康侃侃而谈道:“我们固然无法动摇你父亲的决定,却可以影响他的决定。”

“怎么讲?”陈威急切地问道。

陈国康说道:“你父亲是个认理的人,他对儿媳妇的要求无外乎门当户对,家世清白。你只要不逾越他所划定的这个界限即可。”

陈威本以为叔父有何高见,结果又是这一套迂腐的陈词滥调,便不耐烦道:“叔父难道不知侄儿只爱红玉一人?侄儿都为她死过一次了,心里又岂能装得下别人?”

陈国康叹道:“你既然抱定这样的想法,那就真是太遗憾了,如今你已名动京城,各家名门闺秀听闻你为红玉殉情一事之后都对你钦慕不已,你如此执念于红玉,恐怕要让这些个小姐千金为你心碎了。”

陈威诧异道:“真有此事?”

陈国康见侄子来了兴致,立马添油加醋地说道:“千真万确,你一直未出门,不知道自己已经出名,倒也正常。不过那日之后,聚仙楼外有一位说书人讲了你的故事,霎时之间,你的名字就传遍了京城,受到万千少女的追捧。无论是足不出户的大家闺秀,还是市井民女,都对你爱慕不已,用他们的话说,便是寻遍普天之下也找不出陈公子这般重情重义之人了。幸而今日没人知道你出门,否则这一路上你都会听到向你扑面而来的欢呼。改日你若有机会去往聚仙楼一趟,便会发现老夫所言不虚。”

陈威震惊了,倘若情况果真若叔父所说的这般,那原来的陈威,倒是真的令人刮目相看。难道他真的有这么大的魅力吗?

陈威直想发笑,然转念一想,也就会意,明代的社会生活已经较之前朝更加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