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六章 忠义之士  大明山河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饭后,于谦将陈威单独召至书房。于谦本居于陋室,这座府第乃圣上新赐,于谦历行简朴,家什用具皆老旧不堪,只在这间书房中,才可见到几件像样的桌椅和文房四宝。而且于大人藏书颇丰,他虽然身为兵部主官,但是文才却压倒一众文臣。

于谦道:“圣上有言,明日将召见你,想必你便是为此进京的吧?”

陈威回道:“昨日逯杲大人入寺传旨,圣上钦点小僧为护经使者。同时陛下也让逯大人带了口谕,要面见小僧。”

于谦道:“陛下此举,另有深意,你可知道?”

陈威摇摇头:“小僧愚钝,还望大人明示。”

于谦言道:“当日你救驾有功,陛下并未当场恩赏于你,其余诸人,皆有赏赐,你道陛下赏罚不公?非也,陛下是有意试炼你,宠辱不惊,方显男儿本色。此次陛下封你为护经使者,你可千万不能掉以轻心,此经乃国之宝藏,万万不可有闪失,无过便是功。逯杲、沈约和你皆身手不凡,乃少有之青年才俊,然你们各有长短,途中可相互取长补短。另外,圣上还会有一项秘密差使交于你,老夫在此就不透露了。明日你随老夫一同进宫面圣,到时圣上会向你言明。”

于谦向来刚直不阿,对人十分严苛,但是眼前这个小和尚,却让他莫名地心生好感,也许是那日在潭柘寺中陈威以超凡绝伦的枪法救下君臣三人之故,又或许是因为陈威那日以三寸不烂之舌说动穆特尔,呛倒宏广之由,还因为陈威在圣驾前谈吐举止得体,居功而不邀宠之故。总之,于大人对这个年轻人极为赏识。

两人一时相对无言,陈威见于大人面有凝重之色,便小心翼翼地询问道:“大人,可有不适?”

于谦道:“老夫倒是无甚大碍,然心系一人,此时突然念及,不觉怅惘。”

陈威很识相,并未多问。

于谦猜出了陈威的心思,言道:“说与你听也无妨,当朝范大人遭人构陷,言其勾结贼人,意欲犯上作乱,陛下为此震怒不已,范大人此次恐难逃此劫。”

陈威问道:“大人所说的范大人,可是范广范总兵?”

于谦回道:“正是范广,莫非你识得此人?”

陈威道:“小僧常听家师提及当朝的各位大臣,这位范大人乃朝廷功臣,乃忠臣义士,怎会犯上作乱?”

于谦长叹道:“范公之节义,朝中何人不知?只是此次范大人被人诬陷,正说明朝中有人想以此大做文章,意欲谋权乱政,残害忠良,这才是老夫所担心的。”

“可是陛下乃圣明之君,为何听信了片面之词?”

于谦无奈道:“陛下也有难处,他岂会不知范大人之无辜,只是朝中暗流涌动,陛下也要权衡各派势力,他将范大人打入诏狱,或许只是为了引出真正的居心叵测之人,只是不知这苦肉计是否有用,而且一个月后如果拿不出证据证明范大人之清白,恐怕到时陛下会下不了台,范大人也会蒙受不白之冤。”

陈威复问道:“却不知范大人因何事蒙冤?”

于谦答道:“范大人蒙冤之事,恰发生于圣上在潭柘寺遇袭当日,宏广和穆特尔在寺里犯上作乱的时候,另有小股贼人潜入宫里谋乱。后被锦衣卫悉数诛杀,锦衣卫从贼人的身上搜出一封信件,此信意在谋刺当今圣上,字里行间尽是大逆不道之辞,而写信者正是范大人。老夫虽然心存疑惑,然而那笔迹确确实实是范大人的,范大人字迹特殊,他人模仿不来,老夫在京城里已经找过几位专业的书写匠人,连他们也难断其真假。”

陈威很是好奇,天底下哪有什么字迹是鉴定不出真伪的?若前世经历这种事,只需交给司法鉴定部门,那还不是一目了然的事。

于大人说圣上为此十分震怒,他也道出了陛下盛怒的原因之一二,然还有一个原因于大人不愿意提及,那就是南宫的太上皇。

长期以来,景泰帝对自己的哥哥都深为忌惮,唯恐其在外面笼络人心,意图复辟。为此,景泰帝几乎断绝了朱祁镇同外界的一切联系,但即便如此,他还是心有不安,自己对太上皇的种种猜忌和防范,令诸多臣子颇有微词,这其中就包括范广。倘若此时自己遇害,获益最大的无异于南宫的太上皇,在孙太后和一帮心怀鬼胎的臣僚的势力交织下,太子朱见济极难登位,所以谋逆书信一出,便触动了朱祁钰最敏感的神经。

或许,圣上想以苦肉计引出居心叵测之人只是其中一个原因,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恐怕圣上也想借此而打击一番异己势力,杀鸡儆猴!

不过陈威知道,范广并未死于景泰一朝,而是与于谦一同死于夺门政变之后。只是在景泰帝当政期间,范广所受的委屈着实不少。究其原因,便是为人太过耿直,宁折不弯,不愿与人同流合污,这与朝廷风气是大为相左的,加上范广乃石亨副手,范广对石亨的种种不法行径,岂能置若罔闻,两人时常龃龉不断,久而久之,各种小鞋便向着范广接踵而至。想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