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章 一月不封刀(求收藏)  三国之大汉皇叔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往死里打?怎么打?”

曹操瞪大了眼睛,得到刘璋的回答,实在想不通如何往死里打。

大汉朝对待外夷的态度,就像如刘璋说的一样,都是往死里打,但鲜卑、羌胡这些外族,生活的地方大多视野开阔,遍地平原,而外族多骑兵,一心想跑的情况下,还真不好打死。

所以,从汉武帝开始,不论是对待匈奴,还是对待鲜卑、丁零、羌胡这些外族,大汉朝的政策就变成了每隔几年,就打掉规模较大的外族部落。

但这玩意治标不治本,这个部落被灭,就会有另外一个部落崛起,然后在大汉边境掳掠一波,找点刺激,然后就会又被干掉,来来回回,乐此不疲。

“简单,攻破鲜卑王庭,一月不封刀,筑京观。”

刘璋饮尽杯中酒,仿佛开玩笑一般,决定了一族命运,吓得曹操酒坛落到地,酒液四溅,酒香四溢。

攻破鲜卑王庭的意思很简单,就是打掉现在被鲜卑各族供奉为主的部落。

一月不封刀,也很简单,就是说,大胜之后,此后一个月,搜索北方草原,凡遇鲜卑之人,不论老少妇幼,皆杀无赦。

筑京观,就是用杀掉的鲜卑人,来建筑一座高冢,以此彰显大汉威仪。

三句话,代表的含义,就是要灭掉鲜卑一族,不要附庸,也不要归顺,一个字,就是杀。

而华夏一个享受如此待遇的,正是匈奴,结局很明显,在偌大的漠北平原之,只留下不足百万的匈奴余孽。

遥想当年,匈奴是可以和大汉争雄的王国,实力之强,底蕴之深厚,还是被打成了这幅模样。

在这个时代,人口就是一切,十万将士,一月不封刀,足够覆灭千万人,这样惨烈的战果,在这个时代,任何一个帝国都承受不起,更别说一些蛮夷外族。

曹操喉咙忍不住滚动了起来,略带干涩道:“骠骑将军,不封刀之举有伤天和,届时,你怕是会受到言官弹劾,天下世子的万人血书。”

“孟德你说,我一个大儒女婿,怕这些吗?”

刘璋指了指文臣席,刘焉和蔡邕的位置,咬牙切齿道。

“大儒女婿,骠骑将军这是何意?”曹操有些傻眼,好像这位军方新秀身,还有别的头衔。

这下,趴在桌案的许攸彻底炸毛了,直起身,稳了稳心神,解释道:“咳咳,孟德兄,我来为你解释吧,就在一刻钟前,刘宗正已与蔡大儒缔结了婚约。”

“子远,喝了这么多酒,这么快就酒醒了?”刘璋端着酒似笑非笑看着许攸,充满玩味道。

许攸略微有些尴尬,笑了笑,果断认怂,坐在原来的位置,闭口不言。

“那可就恭喜骠骑将军了。”曹操闻言,略带羡慕道。

娶一大儒之女,在这将乱未乱的时代,对于一个有志之士来说,重要性不言而喻。

“待到来年二月,我会向陛下请缨,前往北方,拒敌报国。”

刘璋淡然一笑,给了曹操一句准话,瞬间将其拉回现实,苦笑了起来。

曹操的本意,是想问刘璋去不去北方,这样来年他也有个立功的地方,可是没想到,刘璋杀气这么重,一月不封刀,这次前往北方的诸将,怕是全都要遭受言官死谏弹劾了。

“末将愿随骠骑将军马首是瞻!”

表态,赶紧表态,反正被言官参一本是少不了的,不如抱紧刘璋大腿,在北方万一有什么问题,刘璋也能伸手拉他一把。

“孟德言重了,不必如此,同朝为将,自当同心协力。”

“多谢骠骑将军!”

曹操躬身行礼,退席回到了原来的位置,目的已经达到,剩下的就该思考如何捞功劳了。

当然,少不了袁绍、孙坚还有公孙瓒三位好友来打秋风,问清楚了刘璋对外族的态度后,除了公孙瓒拍手叫好,其他两位都面露苦色。

“主公,你真当然打败鲜卑后,一月不封刀吗?”

许攸想了想,还是从咸鱼状态恢复了过来,迟疑道。

刘璋斜眼看了他一眼,理所当然道:“我大汉,对待外族不一向是这个态度吗?”

“既然这样,我也与主公说实话,环绕在我华夏国土之外的外族,并非我华夏无法覆灭,而是不能覆灭。”

“哦?子远这是作何道理?”

“孟子曾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而这些外族,就是悬在我华夏头的利剑,什么时候安稳无忧时,就会来一剑,来不断刺激我华夏繁荣富强。”

“还有一个原因,这些外族,包括之前的匈奴,都是一种“羊”,整个世家阶层圈养的“羊”,我大汉人口有限,对于北方资源的开采,始终呈现于无力状态,但北方确实有一些珍惜的宝石、玉璧,这就用的外族了。”

“外族强盛了,对资源的开采也有相当一部分了,世家就会鼓动皇室打一波,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