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章 北边战事  大宋之穿越杨七郎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说说吧!”

卢多逊道:“喏!”

时任兵部尚书的卢多逊首先说道:“今日未时,臣收到边关的一千二百里加急,据可靠消息,这次辽国不日将兵分三路,进犯我大宋。其中一路出朔州,进犯我雁门关。一路出大同,进犯我太原府。一路出南京,进犯我真定府。这次的主帅为辽国南院大王耶律斜轸,三路大军之中,其中进犯我雁门关的最多,大约有万人,由名将耶律休哥统领。进犯太原府有四万人,由猛将耶律奚底统领。进犯真定府有六万人,由主帅耶律斜轸亲自统领。”当然卢多逊所的南京是指燕京,也就是日后的北京,而宋代时南京称为江宁府。

“嘶!”三路大军十万人马,而且辽人骁勇善战,要战胜他们,大宋至少要出兵二十五万才行,再保险一点,出兵三十万,由官家御驾亲征才能保证胜利。再看辽国出兵的方位,是从北边的三个点同时出兵,其中朔州在西,大同居中,南京偏东。这种是最麻烦的,意味着大宋至少也要起三路大军才能抗衡。

官家的目光看向了薛居正,原因很简单,薛居正时任户部侍郎,打仗么钱粮和人,缺一不可。其会意道:“禀官家,国库钱粮尚有余,但是不多。”其实宋朝的岁入还是不错,说是整个封建王朝最富有也不为过。哪像后世的大明朝,经常穷的揭不开锅,不但赈灾没钱,军饷发不出,甚至连官员俸禄也发不出,最后硬生生的穷死。

官家问道:“如果发兵三十万大军,可支持多久?”

薛居正一听,果然如此,官家还是希望一口气解决辽国战事的。于是道:“三十万大军的耗费实在巨大,国库仅能支撑两个月而已。”

官家道:“只有两个月吗?”

薛居正道:“如果开战,臣自当紧急筹措钱粮,争取再多撑一个月,三个月已经是极限了。”

官家点点头,道:“曹爱卿,你听到了,最多三个月,这仗你怎么打?”

曹彬道:“辽人善骑射,我军缺少马匹,除了正面决战之外,没有其它办法能胜之。若辽人利用其马匹之利,与我军游走,不与我军决战,只怕三个月难以获胜。”

官家叹了口气,道:“我军缺马,难以速战,各爱卿可有办法?”

赵普叹息道:“我大宋唯有河西走廊一带盛产战马,而河西走廊近年又渐渐脱离了我们的掌控。河西一带以党项族为首,已经有数年没有向我大宋进贡了,河西走廊一带说是名存实亡,也不为过。臣建议此战之后,立刻派兵收回河西走廊,然后驯养战马,训练骑兵,以此为胜。”赵普身为宰相,其眼光果然毒辣,一下子便道明了大宋缺战马的根本原因。

官家怒道:“赵相所言极是,只恨远水解不了近渴,等朕解决了北边的战事,腾出手来,定要好好找党项人算算这笔账。”

这时候寇准道:“官家,我军缺马,与辽国野战不利,倒不如增加雁门关,太原府和真定府的兵力,兵法有云:主兵半而客兵倍者,主兵尚能胜之。死守城郭,虽然进取不足,但是保全有余。”寇准去年考中进士,因为年少多智而闻名,被官家破格提拔,现为参知政事。

卢多逊接着道:“禀官家,如果只是防守的话,原本每处就都有驻军,估计每处增加三到五万兵力就足够了,待到辽人粮草耗尽,便会不战自退。”他虽为兵部尚书,实则进士出身,乃是文人,所以具体要派遣多少人,他只能说个大概。

官家想了想,这事还得询问武将,毕竟武将才是直接带兵的人,道:“潘爱卿,杨爱卿,你们怎么看?”

潘仁美道:“太原府有常驻军,城墙坚固,臣觉得有两万援兵就足够了。真定府的情况也类似,不过真定是由耶律斜轸亲至,一定要派遣一员大将前往。”

官家道:“仲询所言有理。”仲询是潘仁美的表字。另外官家亦是武将出身,自然明白其中的道理。

杨业道:“潘将军所言极是,不过末将认为这战最关键地方还是雁门关,太原府和真定府只有城郭,辽人不善守城,境内又无险可守,即使一时间丢了,也可以再夺回来,而雁门关乃是险要之地,易守难攻,若是被辽国占去,完全可以以之为基点,进可攻,退可守,一旦失去,后患无穷!”

官家一拍几案,道:“好,这仗就由曹爱卿挂帅,节制诸军,潘爱卿率领本部兵两万人,镇守太原府,杨爱卿率本部兵三万,镇守真定府,曹爱卿率禁军五万,镇守雁门关。薛爱卿负责调度钱粮事物,其余爱卿需鼎力相助。”

众人齐声道:“喏!”

大事已定,众人即告退忙各自的事情去了。只有杨业被官家留了下来。

官家道:“爱卿,朕深知你能力出众,但此次还是让曹彬挂帅,望爱卿勿负朕意,好好辅佐曹元帅。”

杨业道:“官家多虑了,杨某原来不过是一个北汉的降将,得官家信任,不但赐于高官厚禄,还赐下天波府,我必当以死报效知遇之恩。”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