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八章 大破辽军  大宋之穿越杨七郎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队,一路上没少挨辽人的鞭子吧。”

三郎延庆摸了摸脸上的伤口,虽然已经结痂,但是很痒。没好气的道:“七郎,你还好意思说,这计好是好,就是太龌龊了,太卑鄙了一点。”

众将一乐,“哈哈哈哈!”

杨延珏道:“好了,现在事不宜迟,必须要拿下大同,不然我怕会有变故。”

众将道:“下命令吧,我们听你的!”

杨延珏命令道:“大哥,你率杨家军攻打大同北门,赵成率军一万攻东门,张放率军一万攻西门,陆剑率军一万攻南门。这次我们就不讲策略,四面猛攻,务必在最短的时间内,攻破大同!”

“喏!”

当日,大同府内。西京刺史萧战正在与众官议事。

萧战道:“张令将军,你说耶律胜男去了两天,怎么连个消息都个都没有传回来?”萧战身为刺史,是文官,对军事并不懂,于是开口询问武将。这张令乃是汉人,能在辽军中为将,自然也是有过人之处。

张令拱手道:“刺史大人勿忧,耶律大人虽有万大军在手,但是宋军亦有二万精锐,且战且走,消灭他们是需要一些时间的。”

萧战点了点头,算是默认了这个说法。

正在此时,只听得小校来报:“报!报告刺史大人,宋军分兵四路向我大同而来,距离我大同已不足十里,其人数至少有五六万人!”

张令惊道:“什么?不可能!宋军哪里变出这么多军队!”

萧战对小校道:“你可打探清楚,宋军真有五六万人?”

小校道:“禀刺史大人,宋军一路过来,并无隐藏行迹,人数的确是五六万没错。”

“嘶!”

萧战叹道:“张将军,现在大同只有府兵五千,如何抵挡?”

张令道:“若宋军真有五万,肯定抵挡不住,不如弃城?”

萧战道:“不可!我身为刺史,便有守土拒敌之责,再说我深受皇恩,怎可不战而弃大同。”

张令苦劝道:“宋军出现在城外,肯定是耶律胜男的大军出现了变故,府兵战斗力孱弱,人数又不足,而且旁边州府的军队也早已抽调一空,死守大同是没有出路的啊!”

萧战道:“我心意已决,不必多言!大同乃我大辽税斌重地,万不能失去,我誓与其共存亡。”

大同北门外,杨家军行至此处,还未及排兵布阵,杨大郎即下令道:“全军听令,不需要布阵,直接进攻!”

三郎延庆道:“大哥,这是何意?”

大郎笑道:“当年韩信在垓下大战项羽,亲率三十万大军,一到垓下,片刻不停,凭借人数众多,直接进攻,打的项羽军措手不及。今日情况也是如此,我们也不停顿,直接进攻!”

“喏!”

大同北城门,城门守将一看,远处的大军,黑压压的一片,旗上大书一个“杨”字,便知道此乃大宋杨家军,战斗力极高。他手中兵力不足,仅仅两千府兵,本来要看一下杨家军的进攻点,再做安排。谁知杨家军却反其道而行之,完全不讲任何道理,从远处而来,不做任何停顿,直接攻城,好像一切像吃饭喝水一般自然。直到杨家军攻上城头,守将都好像在梦中一般,这到底是什么人在指挥战斗?竟然恐怖如斯!这军队岂是他能够抗衡的吗?随着北门守将的投降,杨家军第一个攻进大同府。对此三郎延庆还颇为不满,这守将居然这么快就投降了,搞的他有一种一拳打在棉花上的感觉。

大同城东门之外,赵成领着一万龙骑禁军,军容整齐,威严肃穆。他短短时间里,做出了几架云梯,虽然简陋了点,但是赵成觉得足够了。一万龙骑禁军直接杀气腾腾的压了上去,城头的府兵哪里见到这种军队,此刻能拿稳武器就算不错了。很快就有龙骑禁军登上城头,仅仅一盏茶的工夫,就拿下了东门,在北门和东门被攻破之后,辽军大乱,西门和南门也相继被攻破,最后辽将张令提着刺史萧战的人头,向宋军投降,大同府平定。

大同府,也就是幽云十六州中的云州,和幽州乃是一西一东,都是人口众多的税斌重地,幽云之名,因此而得。如今宋军既得幽州,又得云州,剩下的州府,自然唾手可得!

大同刚定,杨延珏下令道,由三郎延庆和五郎延德率军五千去取寰州,由赵成率军五千去取应州,由张放率军五千去取蔚州,由陆剑率军五千去取武州。杨延珏和延平,统率剩下的三万大军,坐镇大同。命令一下,众将自然欢喜而去,尤其是三郎五郎,这简直就是送军功的事情啊。

果然,三郎五郎一到寰州城外,寰州县令身穿官服,手捧县令大印,跪于道旁请降,寰州兵不血刃,平定!

应州城外,赵成一到,发现城门大开,有几个老人在门口扫地,城头上一人,身穿县令服饰,正在抚琴,一付仙风道骨,成竹在胸的样子,身后还站着两个童子。

谁知赵成的副将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