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一章:三公之士,文士之首  佐君续汉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马车渐行,车厢内的几个人目相对,安静的只能听见马车轱辘与地面的摩擦声以及外面马儿的马蹄声。

左右的两个少女伸手轻轻的揉捏着董曌的浑身上下,也让董曌不得不承认,这两个少女的手法非常让人舒服。

就是这么颇有些享受的旅途,在快要两刻钟的时间的走动之后缓缓地到达了目的地。

董曌在两个少女的搀扶之下走下马车,迎面走来了一个三十岁左右的男子。

这正是董卓死去的兄长的独子,也就是董曌的堂兄,董璜。

董曌连忙的拱手说道:“兄长。”

“你的身体的确好了许多,还有文优先生。”

董璜审视着董曌的身体,然后朝着李儒点了点头,随即继续说道:“叔父他们正等着,我们快些过去吧。”

“嗯。”

董曌轻轻的点了点头,跟在董璜的身后,朝着城墙上面走去,后面还有李儒与清和子二人跟随。

东门从百米之外便开始被士卒戒严,成百上千的士卒把这里包围的水泄不通。

收回目光,董曌跟着董璜走上了城墙,这里就更加热闹了。

司徒黄琬,司空杨彪为首的一种官员站在右侧,而董卓为首的一众人则是坐在左侧。

雕刻精细的榻就摆在地上,董卓坐在最中间,牛辅等人站在旁边注视着城外。

董卓一抬头看见了走过来的董曌,摆摆手说道:“召儿,坐下等待吧。”

董曌拱手谢绝,然后转过身子走到了城墙边上道:“不必了父亲,我也想瞧瞧城外的风景。”

城外原本乌压压的难民潮已经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执金吾手下的北军士卒,还有一个熟悉的面孔正在下面来回穿梭,正是张辽。

“此处风景确实不错,却有些晃眼。”

董卓轻轻的摇了摇头,然后偏过头看向了右侧,继续的说道:“叔颖,带着召儿去那边瞧瞧。”

“喏。”

站在一旁,与董卓长得有些相似的中年男子缓步走了出来,走到了董曌,开口说道:“召儿,随我来。”

这正是董卓的弟弟,也就是董曌的叔父,董旻,字叔颖。

“似乎会有些棘手。”

董曌回过头朝着董卓无奈的摇了摇头,还是跟在董旻身后,朝着右侧那些人的方向走去。

期间董旻还是停下脚步,小声的跟董曌说道:“这群文士整日废话无数,召儿你莫要被他们套进去了。”

董曌连忙的小声回答道:“多谢叔父提醒。”

“嗯。”

董旻这才放心的点了点头,然后带着董曌走了过去。

那边的一众人看见董旻领着董曌走了过来,同样不由得全身紧绷,转过头来拱手说道:“奉车都尉,曌公子。”

“司徒黄琬,司空杨彪,尚书卢植。”

董旻只挑选了最为重要的三个人介绍,指着站在最前面的这三个人继续说道:“这些正是我大汉之盾啊。”

任凭谁都能够听出董旻口中的嘲讽挖苦之意,这三个人也不免眉头轻皱。

卢植冷笑一声说道:“哪比得上奉车都尉,听闻手下士卒强抢民女而被民女推搡而死,不知真假?”

董旻闻言脸色瞬间变化,瞪着面前的卢植喝声道:“你!”

董曌不由得眉头轻皱,喝声说道:“今日乃是迎接伯喈先生之佳日,若是出了什么事情,父亲会生气的。”

一瞬间董旻与卢植的不再说话,即便卢植厌恶董卓,却还没有傻到去硬碰硬。

“虽陛下新立,我等却也皆是汉臣,岂可内乱?”

董曌看着对面的三个人,继续的说道:“久闻卢尚书与翁叔先生,皆为伯喈先生旧友,待得风尘落定,我还想去府上拜访三位,求教经文笔墨之道。”

卢植闻言脸色稍稍有些好转,拱手说道:“曌公子说笑,太师所在,我等岂可露鄙。”

卢植的每一句话都是夹着刺,不过董曌却并不在意,他当然知道这些人有多厌恶董卓,便轻笑着继续说道:“既然卢尚书应下,我改日便登门拜访。”

卢植闻言不由得眉头紧皱,便准备继续开口说道:“这……”

“黄司徒,杨司空。”

董曌直接忽视了卢植,转过身子看向了另外二人,拱手说道:“黄司徒,关于城中粮食一事,我还有一些想法与问题,在竹简上难以赘述,还希望有时间能够坐下同论。”

“是你在……”

黄琬显然有些不敢相信,紧跟着轻皱着眉头,开口说道:“如今洛阳缺粮,司隶本就并非产粮之所,上书所言,乃是最佳。”

“洛阳可不缺粮食,只是国库缺粮罢了。”

董曌轻轻的摇了摇头,然后紧盯着黄琬继续的说道:“黄司徒应当知道其中的差别。”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