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七章 战争之谈,战争之乱  佐君续汉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与此同时,战争也就脱离了生产过程,军队作为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用以解决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或是统治阶级集团之间的矛盾,也就成为一种经常的专门职业了,从而在人类历史舞台上出现了真正涵义的阶级形态的战争。

总之,战争不是从人类之初就存在的社会现象,它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私有财产的出现是战争得以产生的决定性因素,没有私有财产,战争只能永远停留在原始形态上,同时也应当看到,战争这一特殊的交往形式对于私有财产的积累、私有制和阶级的形成有着巨大的反作用,忽视其中任何面,都不能对战争的起源作出符合实际的科学回答。

所以董曌一直以来的观点也同样是如此,他并不否认这些虚无的东西,但是相对来他更加的相信自己的判断。

于是看着近在咫尺的老者,董曌轻笑着缓缓地摇了摇头,他觉得这个老者就是在蛊惑人心,看起来的头头是道,实际上并没有什么站得住脚的道理。

战争不是人类发明的,从人类诞生之前就有了,比如一山不容二虎,老虎一般都要划定一个猎食范围,这个猎食范围中的生物生长补充的速度应当超过它猎取食物的速度,否则它的猎食就越来越难,它的生存就出现困难。

如果别的老虎进来要侵占它的猎食区,它一定要誓死保卫,不然生存就有问题了。

由此可以看出,人类最初的战争都是为了生存,比如对优良林地、耕地和水源的争夺。到出现了剩余产品,阶级和国家出现后,人类的战争变得更加丑恶,很多战争都是为了掠夺对方的财富,连以宗教外衣出现的十字军东征都不能幸免。

战争的根源是僭越与不满足。

应战的根源是自尊与生存欲。

在多个国家之间,当一个国家及其领导者所需要的东西不能够由本国内的资源或现状所满足,且不满足的状态对国家或其领导者的长期发展是不利主观上的的时候,就可能引发战争。

在一个国家内部,当一个阶级所渴求的利益不能够由国内现状所满足,且不满足状态对阶级的扩大与存续及未来的发展是不利的时候,就可能引发战争。

当一个国家及其领导者与人民发现自己所生活的家园或是与自己相似同源的同胞受到伤害,且这种伤害正在蔓延并有将波及自身时,就会应战。

要是放在战争的大环境下,国家层面上也总会有抱持这种想法的官员或是普通百姓,很正常。

战争是不好的,战争是要死饶,要产生损失的,搞不好国家会变得破破烂烂,打输了搞不好我们都得死。别打,别打。快归顺,活下去最重要。

活下去最重要。

第一个推论,别大国和国了,推广到任何国与国间都是可能以成立的。

重要的其实不是大国和国,而是这个国家在战争时能凝聚出来的战争力量。

这种战争力量,就是所谓人力、自然、科技资源的综合。但是远不够,还要有国家的意志,不管是民众的还是高层的。

第二个推论,只考虑了战争损失,却又不讨论潜在的战果。

不现实的国家战争决策,就在我们个人层面上进行思索,这种推论也是片面的。

战争就是博弈,不考虑投入与回报,就因为投入超出个饶期望上限就否决,这显然是欠缺考虑的。

题主的两个推论都是一个单一因素模型,只以“各类资源的保有量”进行判断,这种方法显然是不能用于涉及面广泛的国家决策及战争本身的。

即使一个国家拥有巨大的资源保有量,能凝聚足够大的战争力量,但是成事仍在人,倘若将领与领导者那些操纵这些资源的人能力不足,也不能它就能以这悬殊差距定夺这战争胜利的。

这时候只要对方的将领与领导者的手段高潮些,那情况很可能就不一样了。

如果有第三国牵扯其中,那又不一样了。

战争并不会因为所谓劣势而未起先熄。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求生欲和被唤作“骨气”的信念可不是这么容易就被眼前的事实所击倒的,一个国家、君主或是阶层对利益的渴望也不是这么容易就被眼前所谓的潜在损失所阻止的。

只要回报足够客观,付出的代价和潜在的损失都在可允许范围内,而且自身也有足够把握,那用战争解决是毫无问题的。

尤其是古代,君主们可不像现在的总统总理首相主席们这么能耐着性子坐下来谈判,要么割给我,要么就打一仗把它抢过来。

而作为应战方,自然是不允许别国随意来掠夺与破坏的就像你不会允许别人闯进你家随便打砸一样。

还有共有着同样的生存地域及同样的归属感的民众,也同样不会允许同属于一个群体里的人受到外界的无端伤害,这是一种纯粹的维护群体及认同感与归属感的方式。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