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5章:农业  从梁祝开始的东晋生涯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在梁山伯反复考量后最终决定从农业方面入手,为政一方,若是能够提高底层的衣食住行,那便是天大的功劳。

而梁山伯别的不一定敢拍胸脯,但论及农耕这块还是相当熟悉的。

在这个时代论及理论加实践,无人能出其右。

前世好歹也是云贵农户出生,自小便跟着父母打理家中农业,无论是耕地还是水稻播种,那都是相当熟悉。

而现今的农作物梁山伯也曾做过了解,自晋南迁以来,小麦等物也迁入江南等地,但水稻依然还是这里的主要产物。

而有经验老农择已肥沃之地,其亩产也才两石左右200斤,到了唐朝后便攀升到了3三石左右,而宋朝和明朝时则是达到了5石甚至是6石,简直实现了质的飞跃。

而到了现代,袁老爷子等人的杂交水稻出现后才出现了后世的亩产几千斤这样的盛世。

而从东晋到明朝年间是不存在水稻育苗改良的。

那么是什么原因才让亩产翻了几番呢。

答案便是种植技术和农耕工具。

首先是种植技术,虽然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但水稻的种植技术在东晋时还是略微有些粗糙。

梁山伯曾有幸见过几次,大部分都是直接盲种,而极少的经验老农也只是洒种的稀松而已。

而后世的的梁山伯知晓,水稻的种植大有学问。

首先要进行种植筛选,经水浸泡,而后洒在纤细的土壤上,再用大棚技术加快育苗。

其间便要时常出杂草,如此待两指高后方可插入水田中。

而插田时也讲究分布均匀,不同的土地其间隔也有不同,若是太过稀松则造成土地浪费,若是太过密集则会造成肥力不足,最终的后果皆会导致产量下降。

而种植后还要时刻除虫和施肥,时刻关注稻田中的水量,如此若是单季稻只需4到5月便可成熟。

这期间经过多种手段才能确保产量,中途任一环节有纰漏,那都会导致产量,可见不可谓不复杂。

而说完种植技术,便又不得不提农耕工具了。

唐以前犁地采用的还是直辕犁,此工具先是体积庞大,在南方的梯田翻转不利,且耕地是阻力甚大,常常需要两头耕牛才能拖动。

但耕牛在古代可是稀有资源,贫困人家甚至有人力来代替的,想想那效率便十分低下了,如此便是耕地就会耗去众多时间。

而梁山伯后世所用的则是曲辕犁,此犁犁地深,阻力小,只需一头耕牛便可拖动,一日可耕三亩地,效率大大提高,直到21世纪依然还有人沿用,这可是个大杀器。

如此梁山伯将这两样东西贡献给谢安,定然能让其如日中天。

多的不敢说,这两份技术若是在吴兴郡施展开来,亩产翻一番不成问题,至于更高则看天意了。

这边算是自己给众生的一个礼物好了,若所用时间能以此让更多的人吃饱饭,便也算是我梁山伯不曾白来一趟。

想罢便沉沉睡去。

而第二日早上则是陈子俊进行四书五经的授课,待得下午时分,众人到得课堂后便见得案上早已放好了围棋。

“今日便授课棋艺,你等且先熟悉下,一会儿我会与每人一一对弈,并附上品评,今日评语不会记录在册,但没个季度会进行一次的测试会。”

听得台上谢道韫所言,台下众人纷纷你不敢掉以轻心,品级关乎自己未来的官运,且不敢大意。

而祝英台切好与梁山伯练习对弈,只是下得几局,皆不是梁山伯的对手,每次只需半刻终便被困死。

而一旁的荀籍见得也是好胜心渐起。

“我且与山伯兄一试。”

只是两刻钟后最终也是败下阵来。

未久便是开始谢道韫与众人的一一对弈。

每人时间或长或短,但皆超不过一刻钟。

谢道韫虽言每人皆可以上前一试,但见得前面几人的败阵竟皆有些踟蹰。

而一旁的马文才早已见不惯。

“我来!”

“请。”

而此时梁山伯也提起了兴趣看了过去。

只见马文才一开局便崭露出其人的杀伐手段,每子落下竟皆是杀气纵横。

而谢道韫此时便不如之前轻松了。

这马文才的杀伐之心太重,便是谢道韫也不得不小心应对,二人一下便是半个时辰,最终一半子的优势获胜。

只是看向了马文才的眼神有些异样,这个学生若是有朝一日得势,定然会腾飞,只是这一身的杀伐和为人却也让人感到深深的忧虑。

“先生以为如何?”

“马文才你之棋力不下于我,但杀心太重,且只求速胜,本席劝你最好修养心性,否则与你与旁人皆不是好事。”

听得谢道韫的警言,马文才倨傲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