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七章 行万里路  拎着菜刀闯春秋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鲍牵,立意上等,然措辞过于冗杂,名列第五。”

殿内夫子评阅完十六份策论,自后向前宣布名次,被叫到名字的学子依次入殿聆听夫子点评。大殿内鲍牵恭敬地接过孟子赐下的青衿,从此刻起他便正式成为一名稷下学子。

“张仪别走神,下一个肯定是你。”只剩四名学子尚未入殿,先被读到名字的学子无疑是排在四人之末,面对田光的挑衅,张仪冷笑一声回击道:“田师兄还是抓紧时间叮嘱一下身边的这位师弟吧,马上要进殿了我怕他紧张。”

王封虽未行拜师礼,但经由孙武内推入学,已有师徒之实,因此并未阻止这场赌约,眼见要吵起来了,才出言安抚住田光。

“吴晴,立意上等,行文亦无瑕疵,可惜深度比上不足,第四名。”学宫首任祭酒孔丘孔夫子曾提出“有教无类”的观点,后孔夫子挂冠周游列国不知踪迹,有教无类却始终被奉为稷下学宫的办学宗旨,学宫内女学子不在少数,吴晴并不算异数。王封看着大殿内面若冰霜的女子,果真是人如其名,只有从孟夫子手中接过青衿时脸上才挤出一点笑容。

其余十三名学子名次尽皆公布,只剩下王封、晏婴以及张仪三人。对于获得内推名额的学子来说,考核不过是走个形势,不出意外都能通过,但能够在一众英杰中名列三甲的,无一不是有治国理政之能的大才,对于三甲的排名,殿外众人格外关注。

“这三篇策论,立意和行文皆为上上之作,老夫都很喜欢,至于名次,”孟轲停顿了一下,吊足众人胃口,接着说道:“这回便先从榜首宣布。”

张仪心知比不过晏婴,但当晏婴二字从夫子口中说出时,依然难掩失望,不过第二也不错,正好能够压王封一头。

“榜首晏婴,行文流畅,立意极佳,最难能可贵的是将民心与朝政结合,写出为官时的心得体会,远胜纸上谈兵之作。”晏婴出身世家,其父晏弱为齐国上大夫,晏婴自小跟随父亲耳濡目染,又有数年为官经历,对于民心的体会远非常人能比,王封之词虽然字字珠玑,但相比之下略显空泛,输得不怨。

“这篇策论单论行文立意可当今日最佳,有些句子甚至在老夫读来都有醍醐灌顶之感,可惜有晏婴为政之作在前,只能屈居第二。”孟轲看着手中的文章,不无惋惜,放在之前任何一届,此文都是当之无愧的榜首之作。“第二名,王封。”可能是出于遗憾,看着步入大殿的少年,孟轲谆谆叮嘱道:“我辈读书人讲究经世致用,你有大才,切不可死读书,读死书,白白浪费天资。”

大殿外,田光等王封入殿,迅速从韩言手中抢过两块佩玉,先是将本属于自己的那块悬挂腰间,接着拿起张仪的佩玉抚摸良久,频频抱拳道:“多谢师弟馈赠,还得劳烦苏秦你回去帮我向尊师解释一下,这可不是我逼着他打赌的。”苏秦生性木讷,冲田光笑了笑,不知该如何安慰面前的小师弟。张仪冷哼一声倒没还口,一块佩玉他不放在眼里,但败给王封却是让人难以接受,看向殿内的目光不由多了几分阴翳。

“弟子受教。”王封恭敬的从夫子手中接过青衿,退下一步接着说道:“弟子申请参加宫试。”

“宫试非同儿戏,你可认真思虑?”未待孟轲开口,其左手旁的中年夫子抢先问道,胸怀壮志是好事,但好高骛远只会一事无成,若王封非脚踏实地之人,即使得罪孙武,他也要剥夺此子的入学资格。

“回夫子,弟子随晋国公子重耳自卫至齐,路遇厮杀,心有所感,参与宫试并非心血来潮之想。”听王封如此说,孟子转头朝中年夫子耳语几句,中年夫子的面色舒缓不少,他听闻王封与重耳同行至齐,只当是顺路结伴,经由孟轲解释,才知晓面前的少年曾手刃子境武者,凭此一事,参加宫试便不为过。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既然你有志入宫,老夫也不便阻拦,暂且退下,稍后随老夫入武塔。”孟轲挥挥手,继续宣布此次学试的第三名,王封识趣地离开,与入殿的张仪错身而过。夫子和王封没有刻意压低声音,大殿外听得一清二楚,苏秦有些着急,冲田光质问道:“你和他说什么了,他怎么还要参加宫试?”

“不关你事。”田光没好气的回了一句,他何尝不想阻止王封,但既然王封已经决定,他毫不保留的支持便是,“夫子带你入武塔,会给你两本秘笈,最好只取武道一本,防止两本同时习练扰乱心绪。”宫试不准许相帮,田光只能尽可能的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王封,以往曾有过学子同取两本的情况,但除却心志坚定之辈,其余众者大都将时间浪费在反复权衡之上,导致宫试失败,白白浪费掉大好光阴。

殿内夫子宣布完成绩准备离去,招手让王封跟上,田光抓紧时间嘱托几句,才一脸担心的看着王封跟随夫子消失在殿内。

学殿与武塔是稷下学宫的两座中心建筑,相传武塔内不光有经史典籍,还藏有齐桓公征讨诸国搜集到的武功秘籍,至于真假王封无从而知,他跟随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