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一章 天下大势  拎着菜刀闯春秋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赵义端起茶碗却没有喝茶的意思,眼睛注视着碗中盘旋的茶叶有些失神,他搭建白马寨本意是想帮助乡邻免于战火,构筑一片世外桃源,但如今反倒让众人食不果腹,若面前的年轻人当真愿意出手相助,全寨二十几口的性命自然比自己的颜面重要。

想通这一点,赵义不再迟疑,起身深深地作了个揖,开口道出其中内情:“我们本是山下三杏村居民,这些年楚王先是南征蛮夷,后与周室交恶,赋税兵役让百姓苦不堪言,村内本有百十口人,劳壮或被征入伍,或背井离乡,如今只剩下王兄看到的这二十一人。”

“在下不才,曾随异人读书认字,经乡老举荐侥幸混了个士人的身份,因而多次免征兵役。楚王不道,村内父老不忍心看着三杏村绝于战乱,动了避世的念头,我自幼喜欢在山林中独处,知晓此地宜居,遂提议搭寨于此。”

“终究是抛弃祖业,三杏村之称不敢再用,承蒙乡亲抬爱,托我为山寨命名。在下有感世事无常时光无情,于是自‘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取‘白驹’二字,作为白马寨的名号。”

小明挠了挠脑袋,问出了众人的疑问:“那为何不叫‘白驹寨’,而叫‘白马寨’?”

“本来确实想叫白驹寨,但‘驹’字过于繁杂,村内少有人识,这才在大家的建议下化繁为简叫做白马寨。”赵义解答完众人的疑惑,继续往下讲。

“没有了税役的负担,村民们虽然辛苦,却也能够自给自足。但天有不测风云,两月前突发山火,粮仓抢救不及被焚烧殆尽,这段时间全靠各家的余粮以及狩猎所得过活。”

“如今新粮未成,附近的飞禽走兽也被猎光,寨中青壮不过五人,在下合计了一下,我留于山上耕种,李家兄弟猎术精湛,不妨往山林深处探寻一番,至于张家兄弟则是下山看看能否讨来食物,临行前我曾说过‘绝不能空手而归,就算抢也要抢些粮食’,确实是我的过失,还请王兄原谅。”

赵义叹了口气,明知道张家兄弟一根筋,自己为何要多这句嘴。

山寨周围的草木确实有焚烧过的迹象,赵义所言在情理上说得通,王封却没有轻易相信,投给了老宰一个问询的目光。

“我碰到那两个小子的时候他们正在追一只兔子,还埋怨我惊扰了猎物,老宰我哪能受这委屈,说我惊扰那我便惊扰到底,他们受不了要打道回府,没想到老宰我一路尾随不光蹭到一顿饭,还见到了你们。”

提起这段经历老宰十分得意,说到兴起处更是手舞足蹈,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惊跑的猎物正是白马寨的救命之物。

王封听得连连扶额,等老宰说完急忙起身施礼道:“宰老生性率真,赵兄勿怪,这些钱银赵兄收下,差人下山购粮,应该足以支撑到新粮成熟。”

赵义知晓现在不是推让的时候,恭敬地行了个大礼,却只取过一半财物。

“赵兄可要想好了,过了这个村没有这家店了。”

王封将剩余的财物推向赵义,赵义急忙退了两步,拱手说道:“这些钱财足够山寨过活,王兄行路亦需财物傍身,王兄高义,在下却已经很过意不去了。”

王封也不勉强,笑了笑将财物收回包裹,心中还有另一个困惑,等赵义坐定才出口问道:“不知寨内卦布局是何人所设?”

“让王兄见笑了,正是在下所布。”粮食的问题终于解决,赵义眉眼间少了几分忧愁,对王封的问题也是知无不言:“赵义二十岁时承蒙异人传授九宫卦之术,钻研至今已有二十余年,自觉天赋有限,上通鬼神下算人事不敢奢望,只想在有生之年自卦中参悟出行军布阵之法,所以作此布局以便日夜感悟。”

能够识文断字,又精研九宫卦之术,此等人才放到任何地方都是各方势力争抢的对象,不知为何却甘心归隐山林。

赵义看出了王封的疑问,洒脱地笑道:“良禽择木而栖,若无明君还不如在这山林中自在。”

“楚王不道,赵兄可否想过去往他国。”

“赵某并非迂腐之人,没有安土重迁的顾虑,但除去鲁卫宋等小国,先说当今霸主齐国,看似强盛,内部却已经千疮百孔,衰落不过是时间问题。”

“齐国之后当推秦国,秦公任好有大才,西征戎族开辟国土千余里,已经奠定大国基础,但毕竟非周王室嫡臣,加上国内礼法不全始终难以得到中原各国的认可,如今又陷入与晋国的纷争,称霸之路任重道远。”

“晋国本有争霸实力,但接连的王位争夺搞得人心惶惶,新君夷吾昏庸不逊楚王,别看此时与秦联合来势汹汹,伐楚结束后秦国的矛头第一个指向的便是晋国。”

“周王室更不必多说,虽有天子之名,却无共主之实,楚国称王只是个引子,若处理不好其余诸侯国必将效仿,天下大乱之日不久矣。”

“当今任何一国都没有能力做到统一,我无论投奔何处,都改变不了纷争的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