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大隋名将韩擒虎外甥,祖父爵封永康公,父亲官至太守。
他出身将门,号称不世天才,自小便文武双全。
当年名震天下的越国公杨素,曾抚着自己的宰相坐榻对李靖说:你终当坐到这个位置。
只是大隋天子,对那句“桃李子,得天下”的歌谣,一直耿耿于怀,对姓李的王公贵戚,都不怎么重用。
所以李靖虽然身负大才,却始终郁郁不得志,年近四十依旧功不成名不就。
李靖心有怨气,便索性辞官,赋闲在家坐看天下风云变化。
他虽然不做官,却对洛阳发生的事,都密切关注。
当日看过杨昭的那篇《满江红》后,他便对这位寒门赘婿起了兴趣,暗中打探过杨昭的生平,认定此子不同寻常。
恰巧他的学生王伯当,也来洛阳参加武科,想谋个功名,李靖便让王伯当有机会结交杨昭。
今日,他手里这篇兵略,证明了他的眼光没有错。
“伯当,带我去见见这位少年奇才吧。”
王伯当便带着李靖,前往杨昭所在雅间。
杨昭听得声响,以为王伯当回来,一回头,却看到一位雄武的中年男人跟着进来,不由一怔。
“老师,这位就是杨昭杨兄。”王伯当介绍道。
李靖捋着短须,下打量杨昭一番,点头道:“确实仪表堂堂,气宇不凡。”
“伯当,这位是……”
突然被眼前陌生人夸奖,杨昭一头雾水。
王伯当笑道:“杨兄,这位就是家师,名讳李下靖,表字药师。”
李下靖?
李靖!
就是那位可与韩信白起相提并论,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大唐军神李靖?
杨昭不得不感叹,这个平行世界的隋唐时代,与原本历史到底有所不同,王伯当的老师竟会是李靖,还会在这洛阳城与自己遇。
“原来是药师前辈,晚辈杨昭有礼。”杨昭彬彬有礼的一拱手。
李靖却笑呵呵道:“杨公子不必客气,不知我能否跟你讨一杯酒喝?”
这位一代军神,倒是平易近人,没有自恃才高的傲慢,令杨昭有种与他交谈,如沐春风的感觉。
能与李靖对酒纵论,他自然是求之不得,便哈哈一笑,叫添座加酒。
“杨公子今天的大作,李某已瞻仰过,确实见解高明,看其中的兵法道理,有些像是失传已久的《孟德新书》,不知李某猜的对也不对?”李靖问道。
杨昭心下不由暗暗佩服,李靖不愧是兵法大家,竟然能看出他兵法的来源。
“前辈眼光毒辣,确实是《孟德新书》。”杨昭坦然承认。
李靖不由一震,眼中泛起异彩,惊喜道:“果然是《孟德新书》,只是此书乃魏武帝所作,相传当年已被他亲自烧毁,只传下只言片语,不知杨公子是师从哪位高人,从何学得这本兵书?”
“是晚辈有一日在山中打猎,偶遇一位隐士诵读此书,晚辈听过之后就记在心里,至于那位高人是谁,晚辈此后再也没有遇到过。”
这一次,杨昭就不以说实话了,只能违心的编了一个谎言。
李靖还真就信了。
毕竟,古往今来高人隐士本就不少,西汉张良的《太公兵法》,传闻也是得一位高人传授。
“奇才多半会有奇遇,倒也没什么,只是他只听了一遍,就记在心里,还能无师自通,这等武略天赋,也真是世所罕见……”
李靖一边呷酒,一边再次打量着杨昭,表面不动声色,心下却是啧啧称奇。
“晚辈知前辈精通兵法,今日有幸得见,正好请教一二。”
杨昭求知若渴,好容易撞李靖这样的军事大家,岂能放过机会,当然要讨教讨教。
李靖爱惜杨昭的才华,欣赏他的好学,自然是欣然答应,两人便畅所欲言,纵论兵法谋略。
说是讨教,李靖却发现,眼前这年轻人兵谋深不可测,见解一针见血,缜密的思维之中,又不乏奇思妙想。
他一老一少这场对话,与其说是杨昭向李靖请教,倒不如是相互交流兵谋心得,彼此取长补短。
他们聊天后来,越聊越深奥,从兵法衍生到了治国,从治国又衍生到了天地规律。
侍立在一旁的王伯当,开始时还能听懂一二,待到后来完全是一头雾水,以他的智谋,根本无法听懂。
不知不觉,已是夜灯初,夜色降临。
杨昭这才聊的尽兴,想起李渊必还在府中等着他比试的结果,才起身告辞。
三人拜别,李靖师徒站在窗边,目送着那一袭青衫策马远去,消失在街角尽头。
“此子天赋异禀,志向高远,将来必可成为左右天下的人物,伯当,你务必要追随于他,只需沾得他一星半点的风光,保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