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1章 糖  乱世第一城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天,过午,彭思文按时赶到府衙。

和昨天比,他已经判若两人。

腰杆直了,脸上有了血色。

头发梳理整齐,衣服虽然是旧的,但是也浆洗的很干净。

正了一句俗话:无罪一身轻。

田禹已经在公房,和陈明发、徐博在一起说话。

自从两人在潦倒之际,遇到了田禹,就一路跟随。

陈明发当了队伍的粮草官,徐博是举人,写写画画的事情就归了他。

长途奔波,田禹担心大哥安全,一路上赶的很急。

虽然后来都买了骡车,但是这个时空没有水泥路,一路颠簸,并不舒服。

到了莱州府,陈明发和徐博都感觉十分疲惫,就没有进城,和肖家村的村民在一起歇息。

今天他俩也是被田禹请来的。

彭思文到的时候,正听见田禹对徐博一个长揖道:“以后府衙的事情,有劳先生费心了!”

徐博还礼道:“敢不尽心!”

彭思文明白,田禹这是请徐博做了幕僚。

这是田禹的心腹!

彭思文走进去,给田禹行礼,感激道:“多谢大人照顾”

田禹楞一下,想起他是说昨天路边摊的事情,便笑道:“举手之劳罢了,生意还好吧?”

“特别好,喝汤的人都排了队!”彭思文道。

推官的遗孀很精明,她请人做了个幌子,上写六个大字:

知府亲授汤诀。

先是附近的街坊被吸引了,很快,一传十,十传百,来喝汤的越来越多。

就在彭思文到府衙的时候,饭摊刚买了一个路边的铺子,挂了“彭记汤铺”的幌子。

又请人刻了一幅匾,挂在店门上方,上书五个大字:

天下第一汤。

饭店招了伙计,顺势推出了好几种汤品、小菜。

陈明发和徐博不明所以,彭思文急忙说了缘由。

陈、徐二人自然要恭维一番,什么“大人爱民如子”“明镜高悬”……

“没想到大人竟然对美食一道也有研究,杜工部也是精于此道。”徐博不着痕迹地拍了一记。

杜工部就是唐朝大诗人杜甫,在他的诗词里,皇宫御宴、勋贵大、农家小菜,无不生动诱人。

幸好,田禹有自知之明,虽然在伯爵府“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可自己对厨艺没有研究,做出来的饭菜自己都不爱吃。

汤里不过加了点天然味精,味道不会上天。

市民不过是图个新鲜,尝尝知府传授的汤是什么滋味。

田禹随口问彭思文道:“在铺里招呼客人的男子是谁?”

“是小人族叔家的公子。”彭思文回道。

“进过学吗?”

“中过秀才。”

田禹想到昨天开革了刑房书吏,便问道:“彭公子对刑律了解吗?”

彭思文也听说了刑房书吏空缺的事情,急忙道:“族叔奔波各地为官,公子一直追随,对刑律十分精通。”

“刑房书吏空缺,他可愿意?”田禹问道。

刑房书吏,不过是吏员,和官是两个阶层,地位有天壤之别。

彭公子不一定看得上。

不了,彭思文立刻拱手道:“多谢大人栽培!小人替公子应下。

“能为大人效劳,公子必是愿意的!”

解决了刑房空缺,田禹给他们三个彼此做了介绍。

下面要谈的是生意,徐博不愿意掺和,就告了罪,去一旁处理公文去了。

田禹便说道:“以后彭掌柜担任大掌柜,陈掌柜暂时担任总账房。”

彭思文很快进入角色,问道:“大人,咱们卖什么?”

田禹走到墙角,那里堆积了不少布袋子。

他拿起粗瓷碗,从里面挖出一碗东西。

里面是白色如沙粒的东西。

“你们都尝尝。”

陈明发跟随田禹更早,他率先伸出一根手指,在碗里粘了一些放嘴里。

彭思文随后,也伸出手指粘了一些放嘴里。

“甜!真甜!”两人几乎同时惊讶道。

陈明发惊讶道:“大人,这是糖?”

“嗯,这是白糖。”田禹回道。

“白如雪,莹如玉,这种糖,小人还是第一次见。”彭思文惊叹道。

其实,仔细看糖粒还有些杂色,因为杂质还没有清理干净。

田禹不过是试做,就只用了黄泥水。

要大规模生产,就需要用石灰等媒介,中和酸性,去除杂质。

田禹制糖的法子,另一个时空在元朝就有了,叫“黄泥盖糖法”。

据说是一家经营糖业的商家,土墙倒了,压在蔗浆上,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