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太听了闺女的话,心里如意脸上带笑:“你们有这个心就好,你哥嫂都是大方的人,不会让你们吃亏的。
再说了,你们虽然没有亲兄弟,可也不能没有娘家。加上你大娘家的二个姐姐,你们姊妹五个,以后的事情多着那,哪一样不得你道法哥出头。
现在的礼节(礼物)重,你们姊妹五个,都是你哥的拖累。别说现在了,就是从前,你哥他们家,自家的孩子都吃不饱,对你们姐妹可是够大方,礼节比亲姐妹拿的都多,给你们支足了面子。
摊上你哥嫂他们这样实诚的人,你们就知足吧,亲兄弟做到这样的,也不多。”
“娘啊,俺原来也没寻思,让您这么一说,俺哥嫂待俺们还真是好。
往后啊,俺东西帮不上,力气有的是。娘,以后家里有了力气活,您就给俺姊妹几个捎个信,俺们都来帮忙。
现在土地分到各家,自家的力气自己当家,又不用给队里请假,俺啥时候都能来。”
老太太欣慰的说:“闺女,你这算是想对了,这亲戚之间的情分,都是处出来的,不是有句老话吗:人心换人心,八两兑半斤。”
村里请的戏还没开演,宝山家的戏先开场了。初五的傍晚,宝山姑姑带着家人,哭喊着上门了。
“俺那苦命的娘啊,这还没老就不当家了,连请闺女听个戏也不敢了啦。
娘啊,这就是您守寡拉扯大的好儿子,都说小麻嘎,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这话说的还真准。
俺哥他眼里就剩下媳妇孩子了,他们知道把自己的闺女都请回来了,就单单忘了自家还有个妹子,更别说外甥了。
娘啊,您老给评评理,合天底下有这样当舅舅的吗。娘啊,您老人家现在光是出力干活的命了,连闺女都不敢要了。
娘啊,您不敢得罪儿子媳妇,闺女给您出气。正好趁着这十里八乡的人都来听戏,咱好好的说道说道,让大家给评个理,看他们知不知道啥叫丢人。”
听见吵闹声,村里人都来看热闹。外来的亲戚有不知情的,韩屯村的人可都知道她是个什么东西。
听着她满嘴的胡搅乱缠,大伙都发出嗤笑。宝山奶奶赶紧拉着她,往家里走。
小声的劝道:“你这孩子,都到家了还说这傻话,你哥比你大十多岁,你侄子还小,咋着去请你啊。
你俩侄女,也都是自家来的,那里是只请她们,把你给忘了。要是那样,娘也饶不了他们。
赶紧进家,娘把铺盖都给你们准备好了。你哥嫂正在做饭,就等着你们来了。”
她娘还是疼闺女,给她支足的面子,架好了梯子,可是人家不领情啊。
这二货一拍大腿,跳了得有一尺多高,大声的嚷嚷道:“哎呀我的个娘,您老人家可别给自己支面子了,到现在您那好儿子媳妇,就没一个露面的。
他们不是老的老小的小吗,俺们一家到门口了,不能再说走不动了吧,让他们出来,将俺们一家请进门去。
不然的话,俺可没脸进门。以为俺们和你们一样,一窝子穷种,啥礼节也不懂。亲戚到门口了,也不知道出来迎迎。
俺们可是这洪城县有名的大户,你们不讲究,俺们还要面子那,跟着你们丢不起这人。”
没等宝山家里人开口,看热闹的人开腔了。“今天算是开眼长见识了,这大户人家就是讲究。过年来走娘家,俩肩膀头扛个嘴,没礼倒成了有理的啦。”
“你们说错了,人家大户人家,走亲戚不兴带礼物,人家带的是大户人家的道理。”
“可不咋的,要不是听他们说,咱老农民那里知道这大户人家的讲究。”
有那上了年纪的老人,故意的嘲笑道:“你们都年轻,不知道从前的事。他们家啊,可真是大大的有名,在洪洞县提起‘高四瞎子’,还有不知道的。
这是到了新社会,旧社会‘高四瞎子’出门,大家都得下跪,别看人家瞎,可能看出高矮来。哪怕是蹲着,看起来也得矮上一截。”
宝山的姑姑真是个浑人,她竟然沾沾自喜的接道:“还是上了年纪的人见识广,知道的也多。现在不是兴平反吗,早晚有一天,政府也得给俺们家平反。
听说城市里平反的右派,房子和东西都还给他们了。等到俺们家的东西还回来,你们站的这地,说不定都是俺们家的。
等到哪一天,俺男人和孩子都成老爷和少爷了。你们都得是俺家的长工和扛活的。出门遇上了,下跪请个安那是必须的。
等到哪一天,俺家养着自己的戏班子,想啥时候听戏啥时候唱,还用跑到这里来听戏。”
说着说着还来了劲,对着她家的院子大声的喊:“哥,别给脸不要脸了,赶紧的出来,把俺男人和儿子迎进去。
真是一窝子糊涂蛋,一点眼色也没有。这还是头些年,地富反坏右是革命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