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48章 展销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二爷每天加一个小时的班,就能多挣五万元,可二爷认准的规矩,没有人敢破。

大伙心里也明白,集市上这么多卖麦芽糖的,山本一家也没相中,就是因为质量差。

包装这些都是小事,韩屯这样的包装,其实也不难,别的村没有彩印厂,简单的版画还是能印的,条编和粗布更是能买到。

粗布袋韩屯就有服装厂,悠悠姥姥常年收粗布,刚收的机纺线织的粗布,质量好不褪色,做包装袋正合适。

包装袋口用五彩棉线打成绳,穿在袋口上,轻轻一拉就系上了,简单方便,有富有乡土气息。

石庙村二千多人,会条编技术的得有1500人,现在又是冬闲季节,听说韩屯收条编的盒子,全都投入到条编中去。

他们村的簸箕柳,是今年新插的,头差长势弱,细小的条子多,编这种小型的盒子正合适。

装芝麻糖的盒子比较小,一个人起早贪黑的加班干,手快的能编四五个,手慢的也能编三个。

韩屯的收购价是1.30元一个,三个就接近四元了,五个就是6.50元,一个月能挣贰佰元,在现在可是高收入了。

就连新石庄的人,空闲时间都跟着干条编,每天八个小时的上班时间,下了班每天也能编两个。

石庙村的人,一天最多能编出五千个包装盒,差额还有二万个。

县委的李书记一个电话,外贸局的同志就来了。韩屯是他们的联系村,这点问题在他们哪里,就不是大问题。

洪城县会柳编的专业村有几十个,二万的数量几个村就能承担下来。不过价格吗,为了他们的今后的业务着想,可就没有韩屯出的高了。

幸亏,那些专业村都在县城的南面,离韩屯上百里路,平时这些村庄基本上和韩屯没来往。现在这个年代通讯和交通都闭塞,和石庙村的价格也没法比较。

糖稀和糖浆的盛放工具,是山本自己选的,就是韩屯人用来种花的小口坛子。

糖稀用五十公斤的大坛子,糖浆用一公斤的小坛子。坛子口先用油纸封口,外面再用胶泥糊上,胶泥的外面是彩印的油纸,商标图案和生产日期都印在上面。

坛子的大肚上,贴上红色的倒福字,咋看咋喜庆。

坛子是陶制品,十几里外就有个烧陶专业村,烧这种坛子还不成问题。

自从有了气死鼠的洋灰缸,盛粮食的大缸就没人要了,他们的生意又恢复到从前,不紧不慢的过日子。

坛子是山本亲自挑选的,价格这小鬼子就不管了,他们可是不负责包装。

知道是韩屯自己掏钱,他们也没要高价,比市场价还低了些,毕竟韩屯村的要货量大,烧陶的专业村又不是只有他们一个。

大坛子五元,小坛子五毛,这价格确实不算高。可二爷不是这么说的:“这二斤的坛子就要五毛钱,二斤的糖稀才七毛钱,一个坛子就快跟糖稀贵了。除了外国人,咱们国家的人,估计没这样干的。”

这个年代工业落后,各种工业品供不应求,一个空玻璃酒瓶,就能卖一毛钱。新的价格更高,怪不得人们都买散装酒。两毛钱的酒瓶子,能买二两半散酒。

各种包装最后都放到大木箱里,包装盒可以整整齐齐的摆在里面,一个大木箱五百盒。

装糖稀的坛子,用木架子固定在木箱里,空隙处用大麦壳填充满,也非常安全。

这一坛子糖稀可值钱了,50公斤糖稀就是3500元,坛子碎了就没有了。

自打和山本签订了合同,韩屯村就开始大量收购大麦,每斤二毛钱。

大麦每斤出纯粮大麦仁七两,按照这个比例,一斤大麦仁价格就是二毛八分五厘。小麦现在才买三毛钱,比小麦差了一分五厘。

大麦仁比小麦仁好喝,可大麦面不如小麦面好吃。大麦仁一年最多喝五十斤,大麦面一年可得吃四百斤。

大麦和小麦差不到二分钱,人们谁都想卖了大麦换小麦吃。以前是没收的,只能吃大麦面。

现在韩屯村收大麦了,滩区的人们都高兴坏了,把家里的存的大麦都装起来,拉倒韩屯村卖。

其实算起来,重大麦比种小麦收入还高,大麦产量高啊。去年滩区的大麦,亩产都在千斤以上,二毛一斤能卖二百多元。小麦亩产五百多斤,一斤三毛才卖一百五十多元,一亩地收入差了小五十元。

韩屯村方便面厂子的外面,第一次这么热闹,卖大麦的比买小麦的都多,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韩屯村的三个厂子,每个厂子的外面,都排着队。火腿肠厂的外面是卖猪的,面粉厂的外面是卖小麦的,速食面厂的外面是卖大麦的。

服装厂里人也多,他们都是来拿货交货的,不过他们没有拉地派车的,都是自行车,放到厂子里就可以了。

有了大量的大麦,二爷每天发的大麦芽就多了,车间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