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奶奶家今天可是开了大荤,一人一碗肉,都吃了个过瘾。桂萍高兴的说:“爹,咱过年再杀头猪吧,剩下的下水也比咱家买的肉多。”
二爷一瞪眼,“好事不能让咱家都占了,这回也是老少爷们照顾咱。”桂萍没听明白,不过看二爷高声,吐了吐舌头,没敢追着问。
吃完午饭,人们接着上工,妇女们去拾棉花,满地里都是欢快的笑声。大家交流着自家的饭菜,手里没耽误干活,两手飞快的拾着棉花。
棉花现在开的正好,白花花的一片。拾一朵抓在手里,能感到棉籽稍微的扎手心,这说明棉花成熟好,棉籽饱满。
大伙猜测着今年的棉花产量,都说亩产能达到150斤皮棉,原来亩产能到100斤皮棉就是好的了。
大伙都盼着队里分点棉种,明年在自留地种棉花,多织些粗布,家里的被子打满了补丁,都换成新的。
一机子棉布最多能织十二勾子,一勾子布用二斤半左右的皮棉,棉花质量好绒长纺的线细,用的棉花就少。一勾子粗布够一身成人的衣服,两勾子布就是一床被子的里表。
原来队里分的口粮少,各家的自留地都种成了粮食。今年队里分的粮食多,大家就开始想着种棉花,改善下自家的衣服和铺盖。
到了晚上,圆圆的月亮从东方升起,二奶奶和姥姥都拿出月饼和苹果摆在饭桌上。
姥姥说原来过中秋节还得焚香叩拜,祈求月神保佑安康。现在那些都是迷信活动,被禁止了,各家就摆放些贡品以表心意。
二奶奶家的月饼和苹果,是二女儿桂香送来的。结了婚的女儿给娘家送的节礼,就少了好多。一般是一斤月饼,三四个苹果,娘家还不舍得都留下,留半斤月饼,两个苹果,其余的压回去让孩子们吃。
桂花因为是刚结婚,送来的节礼还算是多的,二斤月饼,十个苹果。二奶奶按照惯例,只留了半斤月饼和两个苹果,现在都摆在桌子上。桂花又给自己的大爷韩德财,送过去半斤月饼和两个苹果。
二奶奶用刀把月饼切成八块,两个苹果也切成了八块,一人一块。她和二爷舍不得吃,咬了一小口,就递给了外甥。
狗剩懂事多了,竟然没接。“姥爷,姥姥,您们吃。等我长大了,在迪迪家买一大包月饼,让您们天天吃月饼。”
二爷高兴的连声说:“好孩子,姥爷等着吃你买的月饼。”
二爷和悠悠姥爷坐一块拉呱,聊起来盖房子的事。他准备秋后就垫宅基,过年时卖了三头猪,钱就够盖房子的了,明年春天就动手。二爷高兴的说:“明年过了年就买猪秧,尽量一年能喂两茬猪。”
姥姥给他提建议,“二爷,您现在就去抓几头喂着,等俩月长大了分圈时,您那三头也该卖了,正合适。”
二爷为难的说:“地方是有了,可冬天喂什么哪,几头猪可不少吃。再说了,桂莲这还喂着十头。”
桂萍快人快语,“爹,以后俺不玩了,一晌往家跑两趟,多割草回来晒干了喂猪。”
宝景和桂香也说:“爹,俺们早起去河滩割草,咱现在就买小猪秧吧,明年春天咱盖房子也杀猪。”
姥姥也跟着劝:“二爷,孩子们都长大了,也中用了,都能帮您啦,您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二爷也高兴了,“行,明天我就去张集抓(买)猪秧子,你们可得负责割猪草。”
“您就放心吧,俺说话算数。”桂萍就差拍胸脯了。
十六吃过早饭,二奶奶就让宝景去他二姐家,送去个大肘子。二爷和姥姥赶着毛驴车去张集赶集,都去抓猪秧子。本来悠悠不想让姥姥买猪秧了,自家又不缺那俩钱。
姥姥不那么想,“咱什么也不干,哪来的吃喝,别人看了不得怀疑,也不能让人误会了咱的代销点。”
姥姥想的就是周全,喂就喂吧,大不了自己再辛苦点,反正二爷家喂自己也得顾着点。
春地瓜该刨了,河滩里热闹起来。谷子、绿豆、地瓜等杂粮都种在河滩里,地瓜耐瘠薄,种在刚开出来的荒地里。
河滩里的苜蓿又该收割了,个别的已经开出了紫色的花絮。大伙利用歇工休息的时间,一会的功夫就割倒一片。现在,太阳没那么毒了,就地晒苜蓿正合适。
孩子们都坐在地里摘地瓜叶,中午回家蒸着吃,还有摘嫩地瓜梗的,说是可以做菜。见桂萍摘,悠悠也跟着掐嫩地瓜梗。
回到家里,悠悠献宝似的把地瓜梗拿给姥姥看,姥姥苦笑着说:“一会就给你做,吃了你就知道了。”
悠悠跑去看姥姥买回来的小猪仔,四个小猪挤在一起,躺着晒太阳,肥胖的小憨猪,相当可爱。
迪迪和狗剩来回跑着看,兴奋的小脸通红。悠悠嫌弃地望着他们,“不臭啊,赶紧回去洗手去。”
午饭,姥姥不仅蒸了地瓜叶,还炒了地瓜梗。蒸地瓜叶确实好吃,地瓜梗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