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042 曾经年轻  新藏线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康西瓦达坂的海拔不高,视野开阔,下坡没有什么惊险。如果说库地达坂、麻扎达坂的下坡是冲撞鬼门关,黑卡达坂的下坡是高速公路开车的话,那么康西瓦达坂的下坡就是牵女朋友的手逛街。

一段8公里多的路缓缓地,直直地,没任何拐弯和平缓过渡的地方,下到盆地底部,也是新藏线上单一坡长最长的坡。

天气已经转好,午后2点的阳光直射,并没有觉得冷,乌云没有了,白云少了,天蓝的真是够纯粹。大胡子、胖子、耿哥他们先后全速下坡,花儿也跟着下去,我收尾。

下坡半路上,我还停下来拍了几张小盆地的照片,看到蓝天下康西瓦小盆地两侧连绵高耸着雪山,中部除了少量枯萎的草地外,其他地方仍然是荒芜,砂石遍地,没有动物,没有飞鸟,除了我们,没有看到其他人。

下到康西瓦小盆地,又看见了喀拉喀什河。新藏线左拐,喀拉喀什河在右,小盆地中央则是几十年前中国自卫反击印度侵略的前线指挥部,一个土房围成的院子,现在只是遗迹。

河对面是高耸的褐色大山,没有积雪,没有树木,光溜山面上的“砺兵天山,亮剑昆仑”两行大字在阳光照耀下,清晰可见,引人夺目,激扬人心。从“砺兵天山,亮剑昆仑”后面的连绵群山一直翻过去就是克什米尔,印度和巴基斯坦曾经大打出手的地方。

下到康西瓦小盆地,逆风瞬间大增,顶风骑行,非常吃力。听说,康西瓦小盆地这段路,十有八九是逆风的,一年时间仅有个位数的天数是没有逆风的。原来天空变得这么蓝这么开阔,云朵减少,是跟风有关。

花儿、大胡子、胖子、耿哥停在康西瓦烈士陵园的路口,大逆风吹着,大家赶紧拉魔术头巾遮住脸。

“上去吗?”我刚停下来,大胡子问我。看大家的眼神,似乎也是这个意思。

“现在时间还早”花儿提示我。

“去吧”我像自言自语一样,说了一句。

这么大风,脚撑不敢用,大家把车放倒在公路边,走路上去康西瓦烈士陵园。距离,从下面公路看是不远,而且坡度不大,但是,其实有1公里左右的陡上坡。在高原视野开阔地带,看山跑死马。

往康西瓦烈士陵园的路上,风更大,大胡子被吹的东倒西歪,也不知道他是不是故意的。花儿要一边走,一边抓住我的手臂。

1962年,中国正在努力消除“三年困难时期”带来的伤害。邻国印度侵犯中国边境,蚕食中国领土,一再挑衅中国。中国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进行自卫反击,打击印度的嚣张气焰。

许多年轻的解放军战士,不仅要面对拿枪的敌人,还要面对高原反应这类敌人。在这次自卫反击战中,一些年轻的解放军战士献出了宝贵生命,其中不少不是战死的,而是在向敌人冲锋过程中因为高原反应倒下去的。

我们五个人顶着大风上到康西瓦烈士陵园,然后我们站成一排,大胡子掏出一包没有开过的烟,撕开封口,抽出几根点着,摆放在上面,烟雾升腾飘散在风里,剩下没有点的一包烟也放在上面。我们就这样低着头,这么沉默地站了一分钟。

“蓝哥,你说几句吧。”胖子提议。

“好吧”我回应胖子。

“我们一行五人骑行新藏线,今天路经此地,上来看望各位英雄先烈。你们的牺牲换来了边境的相对稳定,我们才有机会骑行新藏线。你们现在背靠祖国的大山,面向敌人所在的方向,以永远年轻的生命和无言的忠诚,守卫着边疆。我们要学习你们的精神,不畏困难,一路向前。”我说完,大家沉默了5秒钟。

“我也说几句吧”大胡子转过头来看我。我看了一下大胡子,然后点点头。

“我们5个人都有过18岁,都有过20岁,在那个年纪,我们不是在为高考奋斗,就是已经在大学里学习。而那个年纪的你们,已经拿起枪,抗击印度人侵略。其实,那个年纪的我,并不懂生命的真正含义,挥霍青春,通宵玩游戏,对象换了一个又一个,毕业论文一抄就混了毕业。我觉得其他几位骑友跟我一样,在骑行中有不少领悟。我们的前路有很多艰险,拜托各位保佑我们。”大胡子说。

大胡子刚说完,我们正准备离开,身后传来连绵不绝的汽笛。我们回头一看,一支部队车队正缓缓经过,他们在通过鸣笛的方式告祭烈士。顷刻间,此起彼伏的汽笛声在山谷中久久回荡。

我们往下走的时候,是大顺风,连走带跑的没一会就到了路口,跨上自行车顶逆风继续往前,K437海拔4002米的康西瓦废弃道班就在前面不远处。康西瓦废弃道班在离新藏公路有一两百米远的荒地里,矮矮的几间平房。我们停好车,一起走向那里。

“有没有人?”胖子边走边说。

“有没有狗?”大胡子边走边说。

“黑恰废弃道班有条大黑狗,是骑友的朋友,晚上还帮看门,很听话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