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章 拜入苏门  平平无奇小衙内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马上就要过年了,一场瑞雪把汴京城装扮的银装素裹。

整个京城的人都开始忙碌起来了,家家都在张灯结彩,人人都喜笑颜开。

置办新衣的、买酒肉的、买爆竹烟花的、杀猪宰羊的、换桃符写春联的、贴剪纸的,富贵人家更是热闹,比如咱们的高衙内家。

大清早的府里上上下下就开始折腾起来了,挂灯笼换桃符那样的事儿自有下人去做,高槛锻炼完以后被吵的没法静下心来读书,正好丫鬟小楠来报,高俅找他有要事。

高槛来到书房,高俅早已等的不耐烦了。

见高槛来了,高俅笑眯眯的把他拉了过去,神秘兮兮的对他说要带他去见一个人。

至于见谁?等会就知道了。

高俅带着高槛坐着马车出发了,后面跟着四虎一剑和一辆装满礼品的大车,在数十名家将的护卫下,浩浩荡荡的来到了一户人家门前。

下车以后,高槛抬头一看,只见牌匾上丰腴跌宕的两个大字——“苏府”。高槛暗自纳闷呢,没听说朝廷里有哪个姓苏的这么厉害,能让堂堂的高太尉亲自登门拜访。

殷喜正欲上前敲门,被高俅喝退,高俅亲自上前,规规矩矩的敲了三下。

不一会,一个书童前来开门。高俅从怀中掏出拜帖双手呈上,对书童说高俅求见先生,书童让高俅众人稍等,自己进去通报了。

高槛更加惊讶了,老家伙这是怎么了?平时见皇帝也没见他这么恭敬过啊,连对一个小小书童都客客气气的。

不一会,书童回来了,带着高俅等人进府。这是一座朴素的小院,虽小却很精致,处处透着清雅脱俗之气。一行人来到了书房门外,高俅让其他人候着,不可造次,只带高槛进去。

书房内,一位儒雅的老者正四平稳的坐着喝茶。高俅赶紧上前,一揖到底,口中称道:

“学生高俅,拜见先生!”

“高太尉折煞老夫了,我苏轼可受不起你太尉大人的大礼!”

高槛一听“苏轼”俩字,差点给惊掉了下吧,偶像啊,今天终于见到真人了,正要上去要个签名,忽然想起来,这场合好像不合适,没看到人家老爷子对他老爹都没什么好脸色,说话都带着刺儿呢。

自己这么贸然上去要签名,不被赶出去才怪,只能强忍着,等会看情况再说。

高俅尴尬的笑了两声,继续说道:

“先生说笑了,当年要不是先生举荐,哪有我高俅的今日,先生再造之恩高俅没齿难忘!”

“好啦!别装模作样的了,坐下说吧!”

苏轼也是豁达,不难为高俅,虽然高俅名声不怎么好,可是宁得罪君子莫得罪小人,再说好歹也是故人,这点面子还是要给的,不然也就不会让他进门了。

“说吧,找我什么事?这么好心的把我从廉州调回来,有什么图谋啊?”苏轼没好气的问高俅,至于一旁的高槛直接被当做空气给忽视了。

苏轼调回汴京这事咱们要絮叨絮叨。

苏轼之前因为反对新政屡遭贬斥,最远被流放到了现在的海南岛,徽宗皇帝即位大赦天下,才又被调到了廉州任团练副使。

高俅发迹以前在他府上做过一段时间的书吏,所以高俅在他面前自称学生。

后来苏轼被贬官就把高俅介绍给了小王驸马都尉,高俅这才有机会抱上了端王赵佶的大腿,从此平步青云。

高俅这人千不好万不好,但有一样好,他念旧嗯。当上太尉以后就把他的大恩人苏轼给调了回来,任了个朝奉郎的闲置,算是请他回来养老来了。

苏轼现在住的这个小小别院也是高俅送给他的,他可买不起汴京的房子。

本来要送豪宅的,但苏老爷子坚辞不受,就这个小院子都还是推三阻四了好几回才勉为其难的收下的。

按后来高俅对高槛说的话就是,老爷子怕高俅的恶名玷污了他一生的清流。

高俅见苏轼直言不讳地问他来意,也不拐弯抹角,直接把一旁发呆的高槛拉过来跪下,然后才对苏轼说到:

“先生,学生今日冒昧前来是带小儿高槛前来拜师的,小儿虽身性顽劣,但天资聪颖,近来每日勤学不止,老夫府中和汴京城内的藏书基本上被他看完了,一般的酸丁,学生自信还没资格成为犬子的老师,只有您这样满腹经纶,才高斗、一身正气、冠绝天下的宗师才配做我儿的老师。

还请先生成全!”高俅说完,又是深深一礼。

高槛总算是明白他老爹带他来找苏轼的目的了,真难为这老头一片苦心啊,激动之下也对苏轼重重的磕了一个响头:

“学生高槛,拜见恩师!”

苏轼听高俅把这小子吹的厉害,也定睛瞧了过来。

他不信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