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一章 苏轼赐字  平平无奇小衙内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接下来就是重头戏了,礼部安排了三场庆祝活动,分别是文比、武比和蹴鞠。

意思再明显不过了,想借这几场活动彰显一下大宋朝的文治武功,压一压辽国和几个属国的气焰,好让他们老实一点。

第一场文比就在朝堂上举行。本来这文比一向都是大宋的强项,往常类似的活动大宋总是能力压群雄,拔得头筹。

但今天高槛总感觉哪里不对劲,看辽国使者辽太子耶律敖卢斡和西夏使臣太子李仁爱眉来眼去的,估计肯定没什么好事。

高俅悄悄告诉高槛这两人是亲表兄弟后,就更加笃定了心中的想法。

比试开始了。

辽太子耶律敖卢斡昂首立于大殿中央向赵佶施了一礼说到:“皇帝陛下,我大辽和夏国自认在文学一道相去大宋甚远,因此我两家决定这场文比就合为一家,由夏太子李仁爱代表辽夏出场比试,请皇帝陛下恩准!”

赵佶本身就是文学天才,对大宋一方无比自信,不假思索的就答应了下来,派大学士宇文虚中应战。

李仁爱与宇文虚中相视而坐。

“太子殿下远来是客,您先请。”

宇文虚中一开口,高槛就暗道糟糕,这么明显的陷阱居然还在这谦让,等会有你哭的时候。

果不其然。

李仁爱朗声问道:“世人都说天圆地方,请问宇文大学士,此言如何?”

“天圆地方早有定论,太子殿下莫不是不知道?”宇文虚中反问李仁爱,揶揄之情溢于言表。

“哦?照大学士的意思,是确定无疑了?”李仁爱又问。

“确定无疑!”宇文虚中回答的很干脆。

“那好,既然大学士如此确定,那请问大学士为何人们在平地上看不见的地方只要要登上高处就能看见了呢?比如汴河虹桥两侧之人,站在桥边都看不见对方,但只要有一方登上楼阁就可以看见对岸之人。

这不就说明天圆地方之说实乃谬论吗?至少能证明,地不是方的,而是如那虹桥一般是圆形。宇文大人,可同意在下的观点?”

李仁爱说完,宇文虚中和朝堂上的士大夫们个个面露震惊之色,大臣们面面相觑不能反驳。

宇文虚中更是吞吞吐吐也话也说不出来,最后只得点头同意,羞愧地退了回去,这被人打脸真是打得啪啪直响啊。

高槛看得是直摇头,心想这个李仁爱果然不简单啊,他不和大宋朝的这些个大儒们比试诗词歌赋、琴棋书画,而是剑走偏锋,出奇制胜。

大宋的这些文人向来看不起这些旁门左道的学问,今天栽这么个大跟头,希望他们以后能长点记性吧。

这个李仁爱还真是有做科学家的潜质,高槛在心中暗暗记住了李仁爱。

胜负已定,礼部侍郎张刚宣布本场文比辽夏方……胜!

第二场,武比,在大殿外的广场上举行。这次辽国和西夏派出的是辽国南院大王萧峰。

正在喝酒的高槛听见这名字惊得差点一口喷了出去,我去,不会真的是乔帮主吧,那还比个屁啊,降龙十掌怎么看也不是在场的这些人能抵挡的。

乔帮主,等会比完了咱们拜个把子吧,小弟对您可是仰慕已久啊。

魁梧异常的萧峰光着膀子阔步来到了场中,向众人行礼后闭目站定,看那样子是根本没把对手放在眼里。

在场的众人不禁暗自咋舌,这寒冬腊月的赤膊上阵,还没开打,那凶猛的气势先压得人喘过不气来。

大宋上场的是新晋武状元张吉庆,与萧峰不同,这张吉庆虽然也看上去比较强壮,可往萧峰面前一站,好比是光头强对熊二,大宋的官员们不由自主的闭上眼睛,心里为张吉庆默默地祈祷着。

裁判上前宣布规则,要求双方点到为止,不可伤及性命。随后,一声锣向,武比正式开始。

张吉庆手持一杆长枪,抖了个枪花,便向萧峰面门刺去,去势迅猛异常,电光火石只见,枪尖已到萧峰面门。

可这萧峰依然双目紧闭,气定神闲。

只见他身体微微一侧,枪尖擦着他的发丝堪堪而过,然后他右手瞬间探出,像一把铁钳牢牢抓住了枪杆,任凭张吉庆用尽了九牛二虎之力也不能动弹分毫。

张吉庆见状,心知萧峰力大,索性弃了长枪,一个健步欺身上前,右手成拳直捣萧峰咽喉。

只听“啪”的一声拳肉相撞之声传来,大宋君臣都以为张吉庆击中了萧峰咽喉,正待欢呼。

哪只张吉庆一脸痛苦之色,打在萧峰咽喉处的拳头怎么也收不回来。

众人仔细一看才发现,那拳头被萧峰用下巴给夹住了。这时,萧峰才缓缓睁开了双目,嘴里嘿嘿的冷笑着,仿佛来自地狱的恶鬼,甚是吓人呐。

他单手捏住张吉庆的脖子,稍一用力就把人给提了起来。张吉庆双手抱着萧峰的大手,脚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